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拉薩市尼木縣聶玉村烏米組:車厘子花開正豔 群眾增收有保障

楊璐 發布時間:2020-04-21 10:16:00來源: 拉薩日報


圖為(wei) 當地務工人員搶抓農(nong) 時為(wei) 果樹疏剪花枝。 拉薩融媒記者 楊 璐攝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尼木縣吹響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號角。尼木縣聶玉村烏(wu) 米組海拔4200米,在這片曾是荒原的沙土地上,不僅(jin) 種出了鐵皮石斛,還種出各類航天育種蔬果,讓曾經的荒灘呈現出了生機盎然的景象。如今,這裏又種植了市民喜愛的車厘子,讓種植業(ye) 成為(wei) 當地村民的致富產(chan) 業(ye) 。

  一條條有機基質槽均勻分布,一座座日光溫室拔地而起。4月是車厘子樹開花的時節,走進位於(yu) 烏(wu) 米組的車厘子種植大棚,就能看到車厘子花競相綻放,一簇簇白色的花朵開滿枝頭,在綠葉和枝幹的映襯下,格外賞心悅目。置身於(yu) 一片花海的當地務工人員正搶抓農(nong) 時,為(wei) 果樹疏剪花枝、人工授粉,大家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

  尼木縣尼木鄉(xiang) 村民丹巴熱傑負責為(wei) 大棚裏的車厘子花人工授粉。作為(wei) 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丹巴熱傑之前一直靠務農(nong) 和打零工為(wei) 生,全家一年收入僅(jin) 幾千元。去年,尼木縣開展車厘子試點種植後,丹巴熱傑就來到這裏務工,年收入達1萬(wan) 餘(yu) 元。如今,丹巴熱傑作為(wei) 該項目培養(yang) 的技術骨幹,跟著技術員不斷學習(xi) 農(nong) 業(ye) 技術,收入也不斷提高。

  “車厘子種植基地的工人之前除了幹農(nong) 活,沒有別的收入。去年4月份開始種植車厘子後,我們(men) 每天都有100元的收入。我在這裏學到了很多種植技術,很熱愛這份工作,也會(hui) 繼續努力學習(xi) ,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有了一技之長的丹巴熱傑底氣十足地說。

  車厘子好吃,樹難栽。把適宜在溫帶氣候種植的車厘子種到西藏高海拔、高寒地區,技術上屬“高難度”。為(wei) 了確保車厘子的成活率,尼木縣建設了智能溫室,進行了土壤改良,不僅(jin) 從(cong) 本級財政資金中投入近400萬(wan) 元開展試點種植,還從(cong) 山東(dong) 省壽光市請來專(zhuan) 家,向產(chan) 業(ye) 項目“點對點”幹部和當地村民教授車厘子種植技術。大家起早貪黑地精心嗬護著每一棵樹苗,一棵棵車厘子苗木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尼木縣聶玉村這個(ge) 看似荒蕪的地方開花結果,生機勃勃。

  據了解,在試點種植成功的基礎上,作為(wei) 2019年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還投入了5284.57萬(wan) 元資金,建設了車厘子項目一期、二期,目前有11棟智能溫室,從(cong) 北京和山東(dong) 壽光引進了美早、紅燈、拉菲斯等多個(ge) 車厘子樹苗,計劃種植3000餘(yu) 株車厘子果樹。

  “我接觸車厘子種植不久,還在不斷地學習(xi) 探索中。有了去年試種成功的經驗,對做好車厘子種植項目一期、二期更加有信心。村民也能通過車厘子種植工作的收入提高生活質量,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意義(yi) 了。”看到在自己的幫助下,很多人不僅(jin) 鼓了“口袋”,更富了“腦袋”,項目“點對點”幹部德吉說,“目前,樹木已經開花了,開得比去年好,掛果量也不錯,我們(men) 的車厘子口感、色澤好,預計今年7月份成熟,歡迎廣大市民前來采摘品嚐。”

  尼木縣在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工作中,將車厘子種植建設項目引入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中,為(wei) 全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調結構轉方式、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建立了示範體(ti) 係。該項目將於(yu) 今年4月底完工,預計正常運營全麵掛果後,可實現年收入480萬(wan) 元,帶動尼木鄉(xiang) 60戶240人持續穩定增收,讓群眾(zhong) 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