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開富路 鼓錢袋 拔窮根

王珊 發布時間:2020-05-06 11:08:00來源: 西藏日報

  西藏林芝市第九批駐村工作隊入駐以來,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區黨(dang) 委和林芝市委關(guan) 於(yu) 精準推進幹部駐村工作的係列決(jue) 策部署,為(wei) 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秉承“善思謀、找資源、促發展”的工作理念,立足村情,強化旅遊產(chan) 業(ye) 、強化集體(ti) 經濟、強化智誌雙扶,促進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全麵助推脫貧攻堅。

  強化旅遊產(chan) 業(ye) ,構建可持續發展“富路子”

  波密縣玉普鄉(xiang)

  各駐村工作隊立足實際,以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為(wei) 抓手,通過“三變”,帶動村級經濟“多點開花”,讓國道318線變身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風景變“錢景”,玉普鄉(xiang) 米堆村駐村工作隊積極引導和組織村民采取資金、馬匹入股形式,將全村270匹馬全部入股參與(yu) 馬幫運營,預計今年年底可帶動全村戶均增收3萬(wan) 元。

  水果變“致富果”,玉普鄉(xiang) 阿西村駐村工作隊依靠“阿西蘋果”良好口碑,結合村內(nei) 群眾(zhong) 家家戶戶種果樹的實際情況,鼓勵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推進庭院果苗種植、果樹管理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打造群眾(zhong) 身邊的“零花錢口袋”,切實使農(nong) 家庭院“方寸之地”變成農(nong) 民創收之所。

  住宅變“民宿”,玉普鄉(xiang) 各駐村工作隊堅持依靠資源和交通優(you) 勢,以“宿在民居、樂(le) 在鄉(xiang) 間、遊在山水,具有自然味、鄉(xiang) 土味、人情味”為(wei) 目標,打造出“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生活、有情感的體(ti) 驗”的藏族傳(chuan) 統民宿。同時,工作隊立足轉變群眾(zhong) 服務觀念、提升服務質量與(yu) 服務能力,多次聯合藏遊集團針對從(cong) 業(ye) 群眾(zhong) 開展旅遊技能服務培訓,引導群眾(zhong) 牢固樹立“高質量服務、營造良好口碑”的從(cong) 業(ye) 觀念,進一步提升家庭旅館服務品質。

  強化集體(ti) 經濟,鼓起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錢袋子”

  朗縣仲達鎮卓崗村駐村工作隊堅持以市場為(wei) 導向,將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精準扶貧的抓手,采用“閑置土地+種植項目+科技特派員”的模式,在卓崗村種植桃耳七、黃精、蜀葵花等藥材。同時,計劃依托市科技局和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重點開展桃耳七、黃精、蜀葵花、貝母、當歸等藥材種植,帶領村民因地製宜種植藥材,壯大村集體(ti) 經濟,拓寬農(nong) 牧民收入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察隅縣下察隅鎮京都村駐村工作隊通過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研和廣泛征求群眾(zhong) 意見,依靠科學技術改良土地,修建溫室大棚,引導村“兩(liang) 委”建立以種植高收益蔬果為(wei) 主的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思路,積極籌措10萬(wan) 元項目建設資金,建成3座總麵積64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為(wei) 提高大棚蔬果種植的成活率,積極聯係林芝市農(nong) 牧局、科技局等部門,運用專(zhuan) 業(ye) 技術選優(you) 品、育苗子,確保大棚蔬果種植項目紮實有序開展,促進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強化智誌雙扶,拔掉等靠要思想“窮根子”

  墨脫縣各駐村工作隊認真貫徹落實“兩(liang) 學一做”學習(xi) 教育常態化製度化,以“教育+活動”為(wei) 模式,以邊境“四紅”、黨(dang) 旗進農(nong) 家、“比看學”等活動為(wei) 載體(ti) ,助力村黨(dang) 支部積極開展黨(dang) 員履職盡責、承諾踐諾,亮身份、作表率,不斷增強黨(dang) 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提升黨(dang) 員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采取黨(dang) 員“3+1”結對幫扶模式,積極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定期到困難戶家中走訪,了解幫扶群眾(zhong) 困難,宣講黨(dang) 的各項惠民政策,切實做到“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dang) 員”。同時,將培育典型作為(wei) 黨(dang) 建促脫貧的重要抓手,大力培養(yang) 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隊伍,讓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引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魯朗管委會(hui) 各駐村工作隊積極引導村“兩(liang) 委”與(yu) 企業(ye) 協調溝通雇傭(yong) 本地勞動力。截至目前,已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700餘(yu) 人次,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130餘(yu) 萬(wan) 元。此外,采用“公司+農(nong) 戶”的合作模式,在種植茶葉的過程中教授群眾(zhong) 種植、養(yang) 護、炒製等技術,尤其注重教授當地群眾(zhong) 茶葉製作過程中重點環節的相關(guan) 技能,確保培養(yang) 一批技術過硬的致富帶頭人。

  工布江達縣巴河鎮連巴村駐村工作隊與(yu) 村“兩(liang) 委”積極協商駐鎮企業(ye) ,組織村內(nei) 婦女成立家庭小作坊製作手工藝品,以每件4元到5元的價(jia) 格進行回購。同時,充分發揮巴河鎮資源優(you) 勢,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已實現轉移就業(ye) 7人,每月工資3000元至4500元,從(cong) 根本上幫助搬遷群眾(zhong) 挪窮窩、拔窮根、換窮業(ye) 、富口袋。

  巴宜區巴吉村駐村工作隊依托區位優(you) 勢,積極引導群眾(zhong) 參與(yu) 城市基礎建設工作,對外輸出本村勞動力,幫助解決(jue) 畢業(ye) 大學生就業(ye) ,形成了健全的就業(ye) 服務體(ti) 係,拓寬了本村群眾(zhong) 增收渠道,促進了巴吉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推動實現了群眾(zhong) 生活富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技在手“拔窮根”

    今年44歲的羅桑,是西藏那曲市比如縣茶曲鄉法若村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身份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汽修廠法人,隻用了兩年時間。 [詳細]
  • 快馬加鞭,精準拔窮根

    2019年,西藏林芝市繼續堅持精準方略,著力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詳細]
  • 引領群眾“拔窮根”

    2019年初,按照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和強基惠民工作整體部署,自治區工商聯派出了第九批駐村工作隊進駐日喀則市昂仁縣達局鄉謝如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