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辣椒女王”高向秋:帶領群眾敲開致富門

楊思琪 發布時間:2020-05-13 09:40:00來源: 新華社

  從(cong) 收辣椒的“小販”,到帶領村民種辣椒致富的合作社理事長,在黑龍江省海倫(lun) 市海興(xing) 鎮海興(xing) 村,全國人大代表高向秋是遠近聞名的“辣椒女王”。

  今年對於(yu) 高向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她計劃將辣椒種植麵積擴大到1.2萬(wan) 畝(mu)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她組建的向秋蔬菜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3月4日複工後,農(nong) 民返崗情況遠不如預期。辣椒早苗種植麵積不到2000畝(mu) ,相比去年減少了4000多畝(mu) 。

  為(wei) 了搶回工期,高向秋千方百計緊急招工,把剩餘(yu) 土地全部種上晚苗。清雪、翻土、播種、澆水、移栽、拔草……人氣旺了,沉寂了一個(ge) 冬天的蔬菜大棚又熱鬧了起來。

  高向秋說,用工最多時一天達到300人。為(wei) 了保障安全,她安排采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對所有上崗農(nong) 民進行嚴(yan) 格消毒、定時測溫。

  談及新變化,高向秋計劃多次利用蔬菜棚室,在將辣椒苗移栽到農(nong) 田後,種植其他瓜果蔬菜——第二批種香瓜,第三批種角瓜、豆角,第四批種香菜,這樣種植期可延長到十月末。“光一茬香菜,一棟大棚就能增收1萬(wan) 多元。”高向秋說。

  不斷延長的“種植鏈”,考驗著種植智慧。近年來,高向秋一直重視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合作社已培養(yang) 出6名專(zhuan) 職農(nong) 業(ye) 技術員。“隻要種植戶遇到問題,他們(men) 就會(hui) 馬上現場指導,從(cong) 種植到收獲,搶時間就是搶品質。”高向秋說。

  建檔立卡戶王誌中迎來在合作社工作的第五個(ge) 年頭,幾乎幹過所有工種。由於(yu) 愛人雙目失明,他不能外出打工。“以前村裏沒啥像樣產(chan) 業(ye) ,種玉米一年忙到頭隻能掙幾千元。如今一天能掙90元,一年收入2萬(wan) 多元。”王誌中說,在家門口有了工作,家裏日子好起來了。

  “自己富,更要帶領鄉(xiang) 親(qin) 一起富。”這是高向秋的心裏話。不管誰想種辣椒,她都熱心幫忙,為(wei) 他們(men) 提供種子、秧苗以及技術指導。去年,合作社辣椒種植麵積達1萬(wan) 畝(mu) ,共帶動農(nong) 戶270多戶,其中貧困戶98戶,每戶增收1.2萬(wan) 元到2.4萬(wan) 元。

  提起高向秋,當地百姓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蔬菜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海興(xing) 鎮脫貧致富的支柱產(chan) 業(ye) 。而在十幾年前,她還是個(ge) 默默無聞的“小媳婦”。

  高向秋回憶說,起初家裏隻有三畝(mu) 半地,靠種玉米、大豆,收入微薄。2003年,聽說村裏有幾家種辣椒掙錢多,高向秋也來嚐試。可入秋後,辣椒找不到銷路,讓她犯了愁。

  無奈之下,高向秋和一個(ge) 村民合作,把一車辣椒運到山東(dong) 壽光。沒想到趕上行情好,他們(men) 以每斤0.8元的價(jia) 格銷售一空。他們(men) 的辣椒肉質厚、口感好,山東(dong) 一位收購商想大量收購。

  “會(hui) 不會(hui) 被騙?”同伴的質疑並沒有讓高向秋退縮。第二年,高向秋收購來的一車車辣椒運往山東(dong) ,每斤價(jia) 格高達0.87元。一共10多車辣椒,讓她掙了40多萬(wan) 元。

  隨著市場需求增大,2015年,高向秋組建了合作社,流轉土地720畝(mu) 。2017年,她注冊(ce) 了蔬菜品牌,著手建設冷庫和速凍生產(chan) 線,一能實現蔬菜錯時銷售,二能延長產(chan) 業(ye) 鏈,增加附加值。

  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高向秋奔波在一線,每天走村入戶,征集村民建議。

  高向秋了解到,海倫(lun) 當地土壤中硒成分含量高。隨著人們(men) 對健康飲食的要求逐漸提高,各類富硒產(chan) 品受到關(guan) 注。然而,市場上一些富硒產(chan) 品沒有標明含硒量,品質不一。她建議,相關(guan) 部門盡快成立硒營養(yang) 科學重點實驗室,促進富硒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中的人才問題,高向秋同樣掛心。在她看來,人才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根本,當前要多措並舉(ju) ,吸引懂農(nong) 業(ye) 技術、懂市場營銷、懂企業(ye) 管理的專(zhuan) 業(ye) 實用型人才到農(nong) 村發展。同時不斷完善獎勵辦法,在住房、稅費減免、金融服務等方麵給予扶持,不斷培育壯大鄉(xiang) 村人才隊伍。

  “從(cong) ‘靠天吃飯’到靠努力吃飯、靠技術吃飯,這些年農(nong) 業(ye) 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向秋說,念好“蔬菜經”,帶領鄉(xiang) 親(qin) 脫貧致富是她的夢想,也將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