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高原歡唱幸福歌
連續四年西藏脫貧攻堅工作被評為(wei) “綜合評價(jia) 好”。
2019年12月,西藏19個(ge) 貧困縣(區)摘帽、15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絕對貧困基本消除,整體(ti) 攻堅即將取得全勝。
截止到2019年11月,西藏已經將所有的輟學兒(er) 童勸學返校接受義(yi) 務教育;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完成率達98.9%;3.23萬(wan) 名貧困群眾(zhong) 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jue) ,已完成74個(ge) 縣(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作為(wei) 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因地製宜精準幫扶,舉(ju) 全區之力,超常規發力,五級書(shu) 記抓脫貧攻堅,實施縣(區)差異化政策,精準識別、產(chan) 業(ye) 支撐、政策激勵、就業(ye) 優(you) 先、援藏扶助、社保兜底等工作齊頭並進,走出了一條堅實的高質量脫貧之路。
全力攻克貧困堡壘
“我們(men) 家不僅(jin) 種植了青稞,還有藜麥,都是訂單式生產(chan) ,根本不愁銷路。”曲水縣才納鄉(xiang) 群眾(zhong) 旦增赤列種植的青稞2019年收購價(jia) 是每斤3.5元,藜麥更是達到每斤8元錢。農(nong) 忙時種地,農(nong) 閑時在聶當鄉(xiang) 的食品公司打工,每月工資四五千元,旦增赤列一家早早地摘掉了貧困帽。
西藏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目標標準,補短板、強弱項,出台脫貧攻堅綜合規劃、專(zhuan) 項規劃等,形成了涵蓋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自身投入等脫貧攻堅政策體(ti) 係和大扶貧格局。
堅持黨(dang) 政“一把手”脫貧責任製,實行幹部“四包”製度,嚴(yan) 格落實“五級書(shu) 記”遍訪貧困縣鄉(xiang) 村戶工作機製;
自治區黨(dang) 委常委主動聯係深度貧困地區堅中之堅、難中之難的貧困縣,市地、縣區、鄉(xia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遍訪貧困縣鄉(xiang) 村和貧困戶;
堅持新增資金、項目、舉(ju) 措向深度貧困縣傾(qing) 斜,累計投入資金占全區總投入的78.6%以上;
……
西藏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規劃的1800個(ge) (類)項目的基礎上,細化實施項目2697個(ge) 、投資677億(yi) 元。已完成項目2286個(ge) 、投資552.3億(yi) 元,分別達到規劃的84.8%和81.6%,深度貧困地區麵貌得到顯著改善。
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投資360餘(yu) 億(yi) 元,實施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2661個(ge) ,培育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145家、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1萬(wan) 餘(yu) 家,帶動23.8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受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超過70萬(wan) 人。西藏累計實現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74個(ge) 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決(jue) 定性進展和曆史性成就,為(wei) 與(yu) 全國一道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個(ge) 一批”堅定致富決(jue) 心
日喀則市公共職業(ye) 技能服務中心開設技能培訓課程,自願報名學習(xi) 技術的貧困農(nong) 牧民在這裏得到免費培訓。該中心教務辦主任格桑羅布介紹:“我們(men) 的目標就是通過培訓提升農(nong) 牧民的自身能力,促進就業(ye) ,促進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西藏突出產(chan) 業(ye) 技術合作和就業(ye) 培訓,2016年至2019年,共下達貧困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補助資金2.79億(yi) 元,通過“訂單定向式”培訓和送教下鄉(xiang) ,使15.31萬(wan) 貧困人口得到了技能培訓。
按照“六個(ge) 精準”要求,西藏全麵實施“五個(ge) 一批”工程,解決(jue) 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麽(me) 扶、如何退”的問題,幫助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提振了他們(men) 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決(jue) 心和勇氣。
——把發展生產(chan) 作為(wei) 脫貧之本,發展以青稞犛牛為(wei) 主的種養(yang) 業(ye) 、文化旅遊業(ye) 、民族手工業(ye) 、商貿流通業(ye) 和資源開發利用等扶貧產(chan) 業(ye) 。
——把轉移就業(ye) 作為(wei) 增收之道,累計就近就地就業(ye) 18.64萬(wan) 人。
——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wei) 長遠之計,全區975個(ge) 易地扶貧安置區(點)已竣工959個(ge) ,搬遷入住26.3萬(wan) 人,占26.6萬(wan) 搬遷總人口的98.9%。
——把生態扶貧作為(wei) 惠民之策,2019年落實專(zhuan) 兼職生態補償(chang) 崗位65.5萬(wan) 個(ge) ,其中建檔立卡26萬(wan) 個(ge) 。綜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荒山綠化、草畜平衡獎補等項目,覆蓋貧困人口22萬(wan) 人。
——把教育扶貧作為(wei) 治本之舉(ju) ,實施15年免費教育政策,連續3年提高“三包”標準,嚴(yan) 格落實貧困家庭子女高等院校“三免一補”政策。累計受助學生達231.21萬(wan) 人次。
——把社會(hui) 保障作為(wei) 兜底之法,全麵落實住院“先診療後付費”製度,覆蓋麵達到98.5%,貧困人口報銷標準較非建檔立卡人口提高5%。
“四個(ge) 不摘”鞏固脫貧成果
“我們(men) 村有幼兒(er) 園了,可以上幼兒(er) 園啦!”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xiang) ,幾個(ge) 孩子嬉笑著說。
“在援藏資金的幫助下,村裏也建起了幼兒(er) 園,孩子們(men) 可以就近上學,真是為(wei) 我們(men) 農(nong) 牧民辦了一件大事啊!”村民紮西激動地說。
這是廣大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全麵改善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西藏堅持把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邊境小康村建設、特色小城鎮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加快補齊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短板。
按照“四個(ge) 不摘”要求,在深入調研、反複論證的基礎上,西藏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指導意見》,已摘帽的55個(ge) 貧困縣(區)相繼製定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方案和防返貧預警機製,堅持一手抓脫貧摘帽、一手抓鞏固提升,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的原則,既有力促進了脫貧摘帽,又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以建立防返貧保險、社會(hui) 救助、兜底保障、產(chan) 業(ye) 後續扶持鞏固提升等為(wei) 重點,健全完善穩定脫貧、穩定增收長效機製。按照國務院扶貧辦部署要求,正在對人均純收入低於(yu) 國家貧困線1.5倍的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進行排查摸底、信息采集和標注。
“我想要窮者遠離饑荒,我想要病者遠離憂傷(shang) ……”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中傳(chuan) 唱的西藏人民的美好願望,如今已成為(wei) 了現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麵勝利
全麵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掉隊,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加強產業發展和配套建設,逐戶落實產業發展措施,逐人落實就業崗位,確保群眾安下心、謀發展、能致富。[詳細] -
西藏昌都市八宿縣“兩新”組織“給”脫貧攻堅添動能
加強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以下簡稱“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是新形勢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領域、新要求。截至目前,八宿縣“兩新”組織共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捐款、捐物累計達74.9萬餘元。[詳細] -
脫貧攻堅進行時:竹筐“編”出新生活
5月3日,阿裏墨脫縣背崩鄉巴登村村民桑傑像往常一樣起了個大早。光著腳板,固定好篾條“經緯”,而後桑傑手腳並用,開始了最難的一道工序“打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