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瑪多打造“支部+貧困戶+企業”助力貧困牧民穩定增收
“我家有7口人,這次分紅得到了6562.5元,通過分紅給我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來自黃河源頭青海省瑪多縣黃河鄉(xiang) 熱曲村貧困戶達格卓瑪21日高興(xing) 地說。
圖為(wei) 分紅大會(hui) 現場。 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瑪多,藏語意思為(wei) “黃河源頭”,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黃河上遊第一個(ge) 縣城,人口稀少,海拔4000多米。瑪多縣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是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黃河的發源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屏障。
達格卓瑪所在的黃河鄉(xiang) 熱曲村是黃河源頭瑪多縣的脫貧村,日前,該村舉(ju) 行了黃河源礦泉水廠分紅大會(hui) ,村裏52戶貧困戶參加了分紅儀(yi) 式,此次分紅使52戶建檔立卡戶160餘(yu) 人收益,人均分紅937.5元。
據瑪多縣官方統計,此項目共投入100萬(wan) 元產(chan) 業(ye) 到戶扶貧資金到黃河源礦泉水廠,2016年—2019年4年共收益16萬(wan) 元。
近年來,為(wei) 提升產(chan) 業(ye) 扶貧工作質效,瑪多縣熱曲村駐村工作隊堅持走“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扶貧路線,不斷開發脫貧致富新引擎,主抓貧困戶穩定增收短板,打造“支部+貧困戶+企業(ye) ”的扶貧模式,在將該村貧困牧民入股到黃河源礦泉水廠,幫助貧困牧民持續穩定增收,增強“造血”功能,不斷激發貧困牧民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民族團結之花結出增收致富之果
這個由民族團結家庭經營管理的藏雞養殖場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結出了增收致富的果實。[詳細] -
西藏仲達鎮多項措施除“貧”治“困”
仲達鎮,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朗縣。近年來,仲達鎮依托地域特色和區位資源多措並舉帶領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 [詳細] -
拉薩達孜區第一書記歐金次仁:小康路上的領路人
2020年,尊木采村委會還把集體實體經濟收益資金按照當初入股時的份額向群眾分紅510餘萬元,村集體經濟運營固定資產現已達1000餘萬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