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比如縣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見聞:搬出山溝邁上致富路
圖為(wei) 西藏那曲在比如縣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搬遷戶們(men) 正在進行登記分房。 記者 張曉明 謝偉(wei) 趙書(shu) 彬 萬(wan) 靖 王曉莉 攝
比如,藏語意為(wei) “母犛牛群”。滾滾怒江水,從(cong) 縣城邊奔騰而過。6月的天,時晴時雨,但位於(yu) 怒江畔的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都是那麽(me) 嶄新鮮亮,不染一絲(si) 塵土。
“十三五”時期,西藏那曲比如縣計劃在城東(dong) 、城西、南岸、布曲河4個(ge) 搬遷點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627戶2618人,其中,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安置269戶995人。
一走進搬遷點,記者就被挖掘機的轟鳴聲所吸引,原來搬遷點正在進行二期工程綠化帶建設。寬闊的道路、嶄新的樓房、太陽能路燈、地下停車場,令記者感歎搬遷點的現代化標準化,感慨牧民過上城裏人的好生活。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從(cong) 比如大山溝裏搬出來的牧民,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引導下,走上了一條他們(men) 祖輩沒有走過的路,他們(men) 積極轉變思想、奮發圖強,在怒江邊的土地上,用汗水書(shu) 寫(xie) 新時代羌塘牧民的幸福生活。
搬得出:
搬出山溝拔窮根
50歲的曲措家有4口人,丈夫普布頓珠挖蟲草去了,隻有她和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在家。大女兒(er) 巴桑卓瑪今年14歲了,但看上去個(ge) 頭矮小,隻有八九歲的樣子,在縣二小讀六年級,聽媽媽曲措說,她有病在身;小女兒(er) 玉珍今年才2歲,在一旁玩耍。
“我們(men) 家是2017年8月從(cong) 夏曲鎮9村搬過來的,9村海拔高,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加上沒有草場、牲畜,經濟收入隻有每年挖蟲草的2萬(wan) 元。”說起以前家中的貧困,曲措的眼淚就止不住下來了。
因病致貧是曲措家貧困的主要原因。曲措患有膽結石,大女兒(er) 又有病,除掉合作醫療報銷外,看病就花了4萬(wan) 多元。
9村貧瘠的土地,一方水土養(yang) 活不了一方人。窮則思變,當地黨(dang) 委、政府積極動員9村牧民搬到縣城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挨家挨戶做工作。
剛開始,曲措非常不願意離開生她養(yang) 她的這方土地,她對丈夫普布頓珠說:“這裏雖窮,但我不想離開,這裏是我的家。”
普布頓珠就勸她說:“新家比這兒(er) 好多了!這裏太窮了,我們(men) 祖祖輩輩都這樣窮,你想讓我們(men) 的孩子也繼續窮下去嗎?”
在丈夫的勸說下,曲措終於(yu) 同意搬家。2017年8月,他們(men) 家和其他搬遷戶一起,搬到了現在86平米的南岸新區新家。
現在,曲措在新區當環衛工人,一個(ge) 月3500元工資,一年有4.2萬(wan) 元收入;丈夫普布頓珠在縣城一家單位做清潔工,一個(ge) 月2600元(挖蟲草的兩(liang) 個(ge) 月沒有收入),一年有2.6萬(wan) 元收入;再加上草場補貼、殘疾人補助、合作社分紅、蟲草收入等,一年家中收入在10萬(wan) 元左右。
“真是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搬出窮山溝,我們(men) 才真的富起來了。”曲措笑著對記者說。
穩得住:
建設好我們(men) 的新家
巴登擁措家是從(cong) 白嘎鄉(xiang) 雅安朵村搬到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她的丈夫布達也出去挖蟲草了,家中隻有她和5歲的女兒(er) ,還有一個(ge) 兒(er) 子在縣中學讀初三。
巴登擁措是四川甘孜人,對於(yu) 在雅安朵的家,她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因為(wei) 她和丈夫常年在那曲打工,收入大部分用於(yu) 家庭生活開支和付房租了,一年下來,隻有大約2萬(wan) 多元的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2017年8月,他們(men) 家搬到了現在的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也是86平米,二室一廳、一廚一衛,寬敞明亮,幹淨衛生。客廳裏還生著牛糞爐子,屋子裏暖烘烘的。
“我們(men) 終於(yu) 結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終於(yu) 有了自己的新家!”巴登擁措笑著對記者說,她非常喜歡現在的新家,這裏水、電、氣,什麽(me) 都有,生活非常方便。她在家帶孩子,丈夫在外跑運輸,一年有6萬(wan) 餘(yu) 元收入,加上蟲草等其他收入,一年家中收入能有8萬(wan) 餘(yu) 元,日子越過越好了。
“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所在地是比如鎮巴貢村,住宅麵積21406.53平方米,投資6552.41萬(wan) 元。”比如鎮扶貧專(zhuan) 幹赤列頓珠告訴記者,為(wei) 了讓搬遷戶穩得住,他們(men) 按照“規模適宜、經濟安全、環境整潔、宜居宜業(ye) ”的原則,不僅(jin) 根據各家各戶人口等實際,設計了70-86平米6種不同戶型的房屋,建設有文化室、圖書(shu) 館、醫務室、活動中心、會(hui) 議室等配套設施,而且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設了地下停車場、草坪、廁所等公共設施,方便了居民生活休閑,創造了良好的宜居環境。
“這輩子我就想住在這裏,哪兒(er) 也不去了。”巴登擁措笑眯眯地說。
能致富:
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從(cong) 2019年3月擔任搬遷點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那一天起,加錯就一心想讓搬遷戶像城裏人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好生活。
加錯是2017年8月,從(cong) 羊秀鄉(xiang) 奇達村搬過來的。以前,家中有1000畝(mu) 草場、一畝(mu) 農(nong) 田,沒有牲畜,每年隻有3萬(wan) 元收入,主要是蟲草收入。現在,妻子在南岸新區做環衛工人,一個(ge) 月3500元工資,一年有4.2萬(wan) 元收入。
由於(yu) 幹事積極主動,熱心為(wei) 大家服務,他於(yu) 2019年3月被搬遷戶一致推舉(ju) 為(wei) 搬遷點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雖然當支部書(shu) 記沒有工資,但我知道,黨(dang) 給了我們(men) 好政策,沒有黨(dang) 就沒有我們(men) 貧困戶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雖然沒有工資,我也要帶頭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把我們(men) 的新家建設好,對得起大家對我的信任。”加錯說。
為(wei) 了搞好管理,加錯配合上級部門把南岸新區搬遷點劃分為(wei) 12個(ge) 聯戶單位,由群眾(zhong) 民主推薦12名聯戶長,幫助群眾(zhong) 排解矛盾糾紛等;對群眾(zhong) 進行“四講四愛”、感黨(dang) 恩、愛國主義(yi) 教育等,引導群眾(zhong) 自覺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配合派出所、警務站、鎮綜合辦、扶貧辦等部門做好治安、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實際困難;每周五組織打掃衛生一次,保持搬遷點清潔衛生。
穩得住,還要能致富。為(wei) 了增加群眾(zhong) 收入,比如縣扶貧辦等部門積極開展駕駛、服務業(ye) 、廚師、種植技術、縫紉等技能培訓,努力拓寬牧民就業(ye) 渠道,增加群眾(zhong) 收入。
目前,比如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共安排就業(ye) 崗位581名,就業(ye) 年增收約1385.4萬(wan) 元,人均增收2.47萬(wan) 元,產(chan) 業(ye) 扶貧效果明顯。比如縣扶貧辦主任唐九傳(chuan) 介紹說,“南岸新區有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項目8個(ge) ,其中,民俗手工藝產(chan) 業(ye) 園就解決(jue) 了210人就業(ye) ,每人每月工資2500—3000元;搬遷點還建了42間臨(lin) 街商品房,可開設超市、甜茶館、商店等,貧困戶經營會(hui) 減免房租。”
“因為(wei) 離家近,我也準備到附近的縣法院當保安,月工資2000多元,家中一年下來收入就有9萬(wan) 餘(yu) 元。這樣,我既能當好扶貧搬遷點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有了自己的工資收入,日子一定會(hui) 越過越好。”加錯信心滿滿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喜人:以遷脫貧 安居興業
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難題、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詳細] -
羅布頓珠主持召開三岩片區跨市易地扶貧搬遷領導小組會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詳細] -
在一線感受西藏昌都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家有業有幸福
春末的丁青縣,一場瑞雪讓覺恩鄉金卡村顯得更加素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