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項目帶富一方百姓
近年來,拉薩市立足建築領域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多的實際,加強用工企業(ye) 與(yu) 務工群眾(zhong) 對接,引導勞動力特別是生活困難勞動力到建築領域就業(ye)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堅實基礎。
在拉薩河五號閘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吊車穿梭、焊花飛濺……現場一派忙碌景象。拉薩河綜合整治工程五號閘建設工程項目經理於(yu) 名偉(wei) 正帶領自己的工程隊加緊施工。他告訴記者:“因為(wei)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好多工人都沒法按時回到工作崗位,我們(men) 就把周邊的剩餘(yu) 勞動力召集過來,為(wei) 大家提供了一份收入,讓大家都有錢賺。”
洛桑來到拉薩河五號閘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不久,易地搬遷的好政策讓他圓了住新房的夢想,剛搬來時,他們(men) 擔心沒有生活來源,無法在城裏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為(wei) 了改善洛桑一家人的生活條件,由市人社局聯係公司,為(wei) 洛桑提供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剛來到施工現場時,洛桑隻能從(cong) 事最簡單的雜工,經過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技能培訓後,他順利成了項目部的一名實驗員,每個(ge) 月有6000元的固定收入。他告訴記者,住房和工作都得到了解決(jue) ,黨(dang) 的一係列好政策給了他繼續奮鬥的動力。“我非常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不僅(jin) 有了穩定的收入,而且在工作中也學習(xi) 到了很多東(dong) 西,在生活中也變得非常自信,感謝公司給我提供的這個(ge) 機會(hui) 。”洛桑告訴記者。
“每天工作8個(ge) 小時,每月能拿到6000元工資,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很開心。”正在進行木工輔助工作的益西仁青說:“和我一起在這裏工作的還有很多人呢。”在拉薩河五號閘項目建設工地上,像洛桑和益西仁青一樣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ye) 的工人不在少數。該項目自3月15日複工以來,項目部積極與(yu) 市人社局聯係,幫助本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解決(jue) 就業(ye) 困難。據於(yu) 名偉(wei) 介紹,目前,已接收“以崗代訓”人員7人,解決(jue) 扶貧搬遷就業(ye) 困難人員7人,吸納當地農(nong) 牧民就業(ye) 34人。
不僅(jin) 吸納本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拉薩河五號閘項目各參建單位還專(zhuan) 門對大家進行培訓,保障施工安全。“剛進施工現場的時候,公司會(hui) 指定專(zhuan) 門師傅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進行安全和崗位方麵的培訓。”建築工人巴珠說。
“由於(yu) 施工場地設備多、人員多,施工難度大,操作技術含量高,所以在安全管理上,我們(men) 針對項目現場施工作業(ye) 特點,進一步加大了現場安全管理力度,製定了嚴(yan) 格的安全管控方案,確保項目施工安全,每天還對工人進行班前安全教育。”於(yu) 名偉(wei)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幸福家園
陽光下,崔正多吉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談起村子的發展變化,他感慨良多:“二十幾年前的村子破破爛爛,群眾生活狀況普遍停留在較低水平,思想觀念也跟不上。[詳細] -
用實際行動詮釋初心
在安多縣城,一提起布桑這個名字,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的,他是個出了名的“熱心腸”。今年47歲的布桑,就是這裏的負責人——安多縣卓格扶貧小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詳細] -
阿裏獅泉河鎮規劃建設了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阿裏地區按照“搬得出、穩得住、有收入、能致富”的總體思路,在獅泉河鎮規劃建設了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