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產業強 鄉村富 百姓樂——尼木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拉姆次仁 發布時間:2020-07-07 10:15:00來源: 拉薩日報

  “不拋棄每一戶貧困戶,不放棄每一個(ge) 貧困村,全麵小康路上一個(ge) 也不能少”,這是尼木縣委、縣政府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態度。尼木縣是一個(ge) 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的半農(nong) 半牧縣,存在“自然條件較差、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稟賦不足”的“三差”實際,條件型與(yu) 素質型貧困疊加凸顯,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十三五”初期,全縣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259戶5018人,貧困發生率16.23%。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尼木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實幹創新,主動作為(wei) ,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以強烈的政治責任、精準的思路舉(ju) 措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切實擔負起黨(dang) 和人民交給的曆史重任、新時代賦予的偉(wei) 大使命,全縣脫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2018年9月,尼木縣實現整體(ti) 脫貧摘帽。

  一把烤串、一顆大桃、一頭生豬,讓尼木吹響了堅定堅決(jue)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夏日來臨(lin)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尼木縣“夜市經濟”悄然興(xing) 起,夜色中的美食街裝點著縣城群眾(zhong) 的生活,成為(wei) 閑暇時的好去處。

  家門前的夜攤經濟

  帶領群眾(zhong) 走上致富路

  未央之夜,來瓶啤酒,加幾道小菜,點幾串燒烤,邀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歡,確實是件很愜意的事情。恩澤居委會(hui) 的居民索朗旺堆在尼木美食街經營起自己的燒烤店。每天一大早,他便從(cong) 菜市場買(mai) 來最新鮮的食材,經過一番認真細致的洗、切、串、裝,食材煥然一新。華燈初上,土豆、火腿腸、花菜、烤翅等燒烤經典食材一進入滋滋作響的油鍋便完成華麗(li) 變身,撈出後金燦燦的食物散發出誘人香味,引來許多居民駐足購買(mai) 。

  “下班後,我喜歡和朋友來這裏逛逛,挺熱鬧的。我經常來這裏吃燒烤,品種也多,味道也好。”前來購買(mai) 燒烤的顧客米瑪次仁靦腆地說。

  燒烤店店主索朗旺堆告訴記者:“自從(cong) 我開始擺燒烤攤後,回頭客都說味道不錯、衛生也好,他們(men) 時常會(hui) 過來捧場,生意好的時候一晚上有500多元的利潤,感謝政府的大力幫助。我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讓脫貧後的日子錦上添花。”

  搬遷到恩澤居委會(hui) 後,索朗旺堆正在通過經營“夜市經濟”走上新的致富門路,相信他會(hui) 用“勤勞”這個(ge) 法寶,使黨(dang) 和政府的脫貧攻堅政策顯示出的效益得到鞏固,未來的日子也會(hui) 更加美好。

  作為(wei) 尼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恩澤居委會(hui) ,在2016年、2018年兩(liang) 年間,先後有來自該縣六鄉(xiang) 兩(liang) (鎮)的213戶896名群眾(zhong) 搬遷過來,挪出窮窩,奔向新生活。

  尼木縣恩澤居委會(hui)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康達介紹,恩澤居委會(hui) 也有很多幹副業(ye) 的居民,其中索朗旺堆是從(cong) 事晚上地攤工作的。我們(men) 還有其他四種產(chan) 業(ye) ,分別是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藏香廠、清油廠和環城路,居民還在縣城周邊種植綠化帶。去年的收入也很好,這都離不開黨(dang) 和國家的支持,群眾(zhong) 搬遷過來後衣食無憂。下一步,通過我們(men) 自身的努力帶領大家過得更好。

  家門口就業(ye) 既學到技術又增加收入

  走進位卡如鄉(xiang) 的卡如大桃采摘園,高效日光溫室裏一顆顆青青的小桃子已經長了出來,這可不是一般的桃子,他們(men) 來自千裏之外的北京平穀。

  最近一段時間王榮華和徒弟剛永華天天往卡如大桃采摘園趕,最讓他們(men) 放不下的,是千裏迢迢從(cong) 北京平穀引進的近萬(wan) 株桃樹。六月份這些桃樹正處在膨大期,需要更細心、耐心的管理。

  “這個(ge) 樹體(ti) 頂端優(you) 勢太明顯了,已經要控製了。底端的這些枝條要坐果,嚴(yan) 重受到了影響。頂端的優(you) 勢怎麽(me) 進行修剪?有兩(liang) 種方式,但是我著重給大家講一種,把太長的側(ce) 枝修剪打掉,大家一定要記住,沿一個(ge) 側(ce) 枝走就行了……”

  記者看到王榮華正在對他的徒弟剛永華講解知識,俗話說桃樹“三分種、七分管”,為(wei) 了讓桃樹種植的技術同樣在尼木的土地上“紮根發芽”,王榮華如今還帶著3名幹部和8名老百姓學習(xi) 技術。

  尼木縣卡如鄉(xiang) 黨(dang) 委組織委員王榮華說:“修枝、剪枝就是技術難度比較大的活,我從(cong) 2017年接觸高密植技術,也在給手下的團隊包括老百姓們(men) ,就掌握的經驗、技術、技巧向他們(men) 一一傳(chuan) 授。”

  大桃種植技術員剛永華之前在縣林業(ye) 局工作,所以對栽種大桃有一定的經驗技術。他告訴記者:“現在,與(yu) 王老師學習(xi) 到了更多的技術,我想通過學習(xi) 把技術傳(chuan) 授給更多的老百姓,帶動他們(men) 增收致富奔小康。”

  六月份的尼木正午陽光正烈,工作人員鐵吉精確地控製陽光板開合到二分之一處,以免桃樹被灼傷(shang) 。忙完這些後,她又和同事按照“短腿、細腰、大屁股”等原則修剪頂端樹枝,忙得不亦樂(le) 乎。

  尼木縣卡如村村民鐵吉說;“我在這裏工作已經有3年了,果園裏的老師們(men) 都會(hui) 教我們(men) 如何種植等技術,現在施肥、驅蟲、灌溉等技術都會(hui) 了,在這裏工作也挺好的,每月有3000多的工資,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已經過上好生活了。”

  尼木縣把幹部隊伍作為(wei) 可挖掘的最大資源,建立縣級領導聯鄉(xiang) 、鄉(xiang) 鎮領導幹部包村、第一書(shu) 記包點、“3+1”專(zhuan) 幹參與(yu) 的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機製,將群眾(zhong) 增收、產(chan) 業(ye) 發展等工作打包給包村領導和包點幹部,做到黨(dang) 組織牽著產(chan) 業(ye) 走、黨(dang) 員幹部領著群眾(zhong) 幹,手把手教群眾(zhong) 技能,實打實轉變作風,密切了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增進了民族團結,始終保持產(chan) 業(ye) 項目在正確的方向發展,確保產(chan) 業(ye) 項目取得良好效益。

  產(chan) 業(ye) 帶動就業(ye) 群眾(zhong) 穩定增收

  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尼木縣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大亮點,不得不提到位於(yu) 續邁鄉(xiang) 的生豬養(yang) 殖場。記者一走進續邁鄉(xiang) 特色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品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生豬養(yang) 殖場裏,便看到一頭頭白花花的豬正在悠閑地吃著飼料。目前養(yang) 殖場裏共有種豬166頭、後備母豬165頭、育肥豬174頭、種豬1頭。今年截至目前共出欄133頭,收益所得的90%進行了分紅,共計10.21萬(wan) 元。養(yang) 殖場的生豬基本上供往尼木縣各大菜市場,成為(wei) 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菜肴。

  記者看到正在清理豬圈的羅旦大叔,便與(yu) 他聊了起來,他是續邁鄉(xiang) 安崗村的村民他告訴記者:“我年紀也大了,出遠門打工家人也不放心,現在好了能在自家門口就工作,不僅(jin) 方便了自己還能拿到工資。現在,通過自己的雙手生活變得更好了,在這裏我也學會(hui) 了養(yang) 豬的技能,每個(ge) 月工資都會(hui) 按時發,特別好。”

  續邁鄉(xiang) 黨(dang) 委委員、副鄉(xiang) 長、安崗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雒洪文主抓全縣生豬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他克服養(yang) 殖經驗技術缺乏、溝通存在障礙等種種困難,與(yu) 群眾(zhong) 打成一片,在實踐中掌握經驗技術,在運行中探索運營規律,促使生豬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逐步走上正軌。

  據了解,尼木縣生豬養(yang) 殖基地一期、二期項目投入運營以來,已出欄生豬42批343頭(目前存欄340頭),總收入161.89萬(wan) 元,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23戶83人實現勞務分紅15.6萬(wan) 元,戶均增收6782.6元。生豬養(yang) 殖基地三期建設項目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建成後又將帶動一批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就業(ye) 。

  據尼木縣續邁鄉(xiang) 黨(dang) 委委員、副鄉(xiang) 長雒洪文介紹,生豬養(yang) 殖基地三期建設項目計劃在六月底完工,養(yang) 殖規模1000頭,帶動村民6到8人就業(ye) 。新增了三棟豬舍,一棟是育肥豬舍、一棟是種豬舍、一棟是產(chan) 房和保育舍。年達到出欄2000頭以上,實現分紅50萬(wan) 以上。

  各行各業(ye) 、各族群眾(zhong) 都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為(wei) 脫貧攻堅寫(xie) 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尼木縣堅持把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作為(wei)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以脫貧為(wei) 底色,繪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美麗(li) 畫卷。

  尼木縣在2018年9月28日實現了全麵脫貧,當記者與(yu) 尼木縣扶貧辦副主任盧賢鶴談到尼木縣在脫貧攻堅中的亮點時他告訴記者:“尼木縣在脫貧攻堅中始終把幹部隊伍作為(wei) 可挖掘的最大資源,將群眾(zhong) 增收、產(chan) 業(ye) 發展等工作打包給包村領導和包村幹部,讓產(chan) 業(ye) 幫扶幹部駐到各產(chan) 業(ye) 項目點,與(yu) 群眾(zhong) 同吃、同住、同勞動。用黨(dang) 員幹部的犧牲奉獻換取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幸福生活,促進了群眾(zhong) 增收,密切了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增進了民族團結。續邁鄉(xiang) 的黨(dang) 委委員、副鄉(xiang) 長、安崗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雒洪文同誌,主抓全縣的生豬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他克服養(yang) 殖技術經驗缺乏、溝通存在障礙等種種困難,與(yu) 群眾(zhong) 打成一片,在實踐中掌握經驗技術,促使生豬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逐步走上正軌,帶動了當地建檔立卡戶23戶戶均增收6700多元。”

  據盧賢鶴介紹,2020年是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收官之年。下一步,尼木縣建立解決(jue) 相對貧困的長效機製,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脫貧攻堅時效,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突出產(chan) 業(ye) 鏈建設和產(chan) 業(ye) 扶貧鞏固行動,精準減貧,推進同步小康,奪取脫貧攻堅的根本性勝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