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脫貧奔小康,阿裏在行動

發布時間:2020-08-18 10:48:00來源: 西藏日報

  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昆莎鄉(xiang) 噶爾新村的萬(wan) 畝(mu) 人工草場上,翠綠間有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吃草,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孕育生長。

  2011年,噶爾新村在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昆莎農(nong) 牧科技示範園區,成立了康道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吸納219戶624名群眾(zhong) 參股,主營鮮奶、酥油等奶製品。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合作社又先後發展出短期育肥、牧家樂(le) 、裝載機租賃、磚廠等多個(ge) 實體(ti) 經濟和項目。2019年,康道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收入達到199萬(wan) 元,向219戶628名群眾(zhong) 發放分紅127萬(wan) 元,人均2000元以上。合作社帶動全村35戶107名貧困戶脫貧,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達次,曾是噶爾新村的貧困戶。過去,全家四口人都靠他外出打工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拮據。如今,達次與(yu) 妻子都在合作社工作,一年下來有5萬(wan) 多元收入。看著家裏嶄新的家具家電和孩子臉上的笑容,達次感慨道:“要是沒有合作社的幫助,我們(men) 一家不可能過上這麽(me) 好的日子。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感謝合作社!”

  達次家的變化,是今年以來,阿裏地區聚焦全年脫貧攻堅工作目標,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戰和深度貧困殲滅戰,統籌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個(ge) 縮影。

  建立長效機製——

  減貧工作紮實推進

  今年,阿裏地區明確93條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下發《阿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會(hui) 議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分解表》《阿裏地區2020年已脫貧群眾(zhong) 及邊緣戶動態跟蹤監測預警防返貧防致貧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分析發現和預警易返貧和易致貧人口情況。為(wei) 紮實推動全年鞏固提升工作任務明確了主攻方向,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地區長遠發展,阿裏地區公布《阿裏地區貧困縣鄉(xiang) 扶貧產(chan) 品目錄(第一批)》32種扶貧產(chan) 品,向自治區申報扶貧產(chan) 品7種。截至3月底,全地區消費扶貧行動累計實現銷售額117.49萬(wan) 元,受益貧困群眾(zhong) 4694人。嚴(yan) 格執行《阿裏地區脫貧攻堅數據不精準倒查追責製度》,壓緊壓實脫貧攻堅數據精準責任,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該進則進、該退則退”,紮實開展第5次動態調整第三階段工作。與(yu) 全區同步啟動普查試點工作,對噶爾、改則2個(ge) 縣4個(ge) 鄉(xiang) 鎮8個(ge) 村(居)3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入戶普查。

  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

  穩定脫貧持續發力

  為(wei) 鞏固脫貧成效,截至目前,阿裏地區共實施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項目139個(ge) ,其中基礎設施類項目102個(ge) ,產(chan) 業(ye) 扶貧類項目19個(ge) ,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類項目11個(ge) ,生態崗位補償(chang) 類項目7個(ge) ,完成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工作的項目81個(ge) 。紮實推進《阿裏地區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落實落地,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7個(ge) ,規劃總投資36.41億(yi) 元,截至3月底,到位資金31.81億(yi) 元,撥付資金28.7億(yi) 元,完工186個(ge) 。

  製訂扶貧項目複產(chan) 複工方案,建立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周調度機製,指導扶貧項目有序複工複產(chan) 。截至3月底,全地區已建成的73個(ge) 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已投入運營51個(ge) ,其餘(yu) 22個(ge) 項目將於(yu) 4月底投入運營,14個(ge) 續建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6個(ge) 基礎設施類續建扶貧項目已做好全麵複工準備,今年19個(ge) 新建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102個(ge) 基礎設施類新建扶貧項目於(yu) 5月初開工。

  瞄準小康目標——

  短板弱項填平補齊

  著力強化教育扶貧。堅持“本地集中精力辦小學、整合現有資源辦中學、異地借助優(you) 勢辦高中”的思路,大力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向2019—2020學年308名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撥付兌(dui) 現200萬(wan) 元補助金,聘用144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為(wei) 各學校工勤人員,完成25447名阿裏籍學生、2120名教職員工和38名學生家長人員信息核查、健康動態跟蹤、疫情防控教育引導、線上互動教學、師生隔離觀察和返校等相關(guan) 事宜。

  深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截至3月底,精準識別並按時搬遷入住貧困群眾(zhong) 2101戶7786人,搬遷入住率達到100%。加快推進30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十項提升工程”,各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善。盯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41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完工34個(ge) ,41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投入運營後,預計帶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4794人實現穩定增收,目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實現就業(ye) 1246人。

  加大貧困群眾(zhong) 轉移就業(ye) 力度。截至今年3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移就業(ye) 316人次,實現增收318萬(wan) 元。安排553名地級、縣級領導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579名高校畢業(ye) 生,通過公職崗位、企業(ye) 崗位、援藏崗位和自主創業(ye) 實現充分就業(ye) ,開展400萬(wan) 元以下、207個(ge) 項目吸納當地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核查摸排工作,可吸納當地農(nong) 牧民772人,吸納當地施工機械83台,確定農(nong) 牧民“以工代訓”轉移就業(ye) 培訓基地50家。

  做好社會(hui) 兜底工作。建立完善社會(hui) 保障兜底脫貧政策體(ti) 係,切實把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zhong) 及無法通過產(chan) 業(ye) 扶持和就業(ye) 幫扶實現脫貧的家庭,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內(nei) 。截至3月底,全地區發放農(nong) 村低保319戶、1038人補助金118.08萬(wan) 元,428名特困人員補助資金390.9萬(wan) 元,全地區有意願集中入住特困對象入住率達100%。發放2973名困難殘疾人補貼資金595.3萬(wan) 元,兌(dui) 現落實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資金提標89.19萬(wan) 元,兌(dui) 現臨(lin) 時救助資金116人44.4萬(wan) 元。

  強化健康扶貧工作。全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數全部清零,“三個(ge) 一批”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整體(ti) 救治率穩定在100%。鞏固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7縣開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上門隨訪服務1次。繼續深入開展地區人民醫院創“三甲”、地區藏醫院創“三乙”,完成噶爾、普蘭(lan) 、日土、劄達、改則、措勤6縣人民醫院創“二乙”。通過積極爭(zheng) 取自治區公開招錄和農(nong) 牧區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yang) 的方式增加醫療技術人員,持續推進“萬(wan) 名醫師下基層”項目,解決(jue) 偏遠鄉(xiang) 鎮衛生院缺少醫護人員的問題,充分發揮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作用,加大基層全科醫生培養(yang) 培訓力度。

  嚴(yan) 格落實生態補償(chang) 。認真核查8大類生態崗位兌(dui) 現情況,重新認定農(nong) 村低收入人群標準提標後享受生態補償(chang) 脫貧崗位人數為(wei) 20613人,確保全地區生態崗位人崗相適。今年1月,地區財政下達各縣生態補償(chang) 脫貧崗位資金7735萬(wan) 元。

  積極推進黨(dang) 建促脫貧。堅持精準結對抓幫扶,按照“一次安排、一包到底,不脫貧不脫鉤”總體(ti) 目標,安排33名領導幹部包縣包鄉(xiang) 鎮,地(中、區)直82家單位2758名黨(dang) 員幹部結對幫扶1305戶4968名貧困群眾(zhong) 。駐村工作隊全員到崗履職,深入一線,切實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