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拉薩城關區通過黨建引領、發展產業等措施 讓群眾真脫貧、脫真貧

凃瓊 黃誌武 發布時間:2020-08-20 14:17: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跟鄰居家的房子比起來,蔡公堂街道白定村村民尼瑪卓瑪家的兩(liang) 層樓有點不太一樣,一樓是磚混結構,二樓是加蓋的彩鋼房。可對她來說,從(cong) 曾經因為(wei) 沒錢治病要賣房子的貧困戶,到如今花12萬(wan) 餘(yu) 元加蓋一層樓的“摘帽戶”,日子就如這房子,已經更上了一層樓。

  2013年,患有腰椎結核的尼瑪卓瑪因病致貧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病情越發嚴(yan) 重,讓本就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整日愁眉不展的尼瑪卓瑪本打算出售僅(jin) 有的房屋用於(yu) 支付高昂的醫療費。村委會(hui) 得知後,籌資6萬(wan) 餘(yu) 元幫她完成了手術。手術後,在黨(dang) 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努力下,尼瑪卓瑪一家順利脫貧。

  現在的尼瑪卓瑪特別愛笑,準確地說應該是“變得愛笑了”。尼瑪卓瑪是千千萬(wan) 萬(wan) 貧困群眾(zhong) 脫貧的一個(ge) 縮影,她的性格變化折射出脫貧攻堅這項曆史性工作的實際成效。

  近年來,拉薩市城關(guan) 區通過區、鄉(xiang) 、村三級扶貧信息網絡,建立縣級領導“包幫抓促”、區直部門定點幫扶、黨(dang) 員幹部“結對認親(qin) ”幫扶責任體(ti) 係,以大產(chan) 業(ye) 推動大幫扶,通過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全區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於(yu) 2017年10月23日通過國家考核驗收。拉薩市城關(guan) 區成為(wei) 全國第二批、西藏首批脫貧摘帽的縣(區)之一,全區4個(ge) 貧困鄉(xiang) 11個(ge) 村共有1212個(ge) “尼瑪卓瑪”擺脫貧困,過上了期盼已久的幸福生活。

  黨(dang) 旗領航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

  在尼瑪卓瑪的脫貧路上,有一個(ge) 人不得不提,這個(ge) 人就是蔡公堂街道扶貧專(zhuan) 幹德吉卓嘎。得知尼瑪卓瑪家情況後,德吉卓嘎為(wei) 其製定了幫扶措施,並向上級有關(guan) 部門反映情況,同時繼續幫助尼瑪卓瑪一家提高脫貧意識。如今,尼瑪卓瑪的身體(ti) 已完全康複,老公邊巴當上了專(zhuan) 職護林員,兒(er) 子也在達孜區檢查站工作,加上各類村(組)集體(ti) 經濟分紅、教育補貼等,家庭收入超過了脫貧標準。2016年,尼瑪卓瑪一家主動申請脫貧。

  2013年,德吉卓嘎一畢業(ye) 就在基層扶貧領域耕耘,至今已有7年了。7年來,蔡公堂街道每一位貧困群眾(zhong) 的家她都去過上百次,她和他們(men) 之間像親(qin) 人一樣。“他們(men) 的笑,給了我巨大的安慰和鼓勵。”德吉卓嘎說,“看到貧困群眾(zhong) 日子越過越好,再苦再累也值得。”

  像德吉卓嘎這樣的扶貧專(zhuan) 幹,城關(guan) 區共安排了44個(ge) 。他們(men)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基層助理”一道,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yang) 致富帶頭人28名,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15個(ge) ,“造血式”幫扶成為(wei) 新常態。

  與(yu) 其他縣(區)不同,城關(guan) 區主要承接了偏遠縣(區)的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安居,他們(men) 集中安置在恩惠苑社區。如何打通服務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實現群眾(zhong) “搬家”又“搬心”,讓“異鄉(xiang) 土”變為(wei) “故鄉(xiang) 地”,這群基層黨(dang) 員幹部發揮了重要作用。

  集體(ti) 經濟夯實脫貧之基

  今年54歲的達娃,是娘熱街道仁欽蔡村八組組長。達娃是一位頗有生意頭腦的能人,2007年經營藏式家具起家,從(cong) 此帶領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奮鬥之路。

  仁欽蔡村八組是貧困組,每戶村民僅(jin) 有兩(liang) 間土坯房,沒有土地,沒有牲畜。針對仁欽蔡村實際,達娃以發展集體(ti) 經濟增收脫貧為(wei) 主線,采取“國家扶持+政府投資+村民投勞折資”的方式籌集資金,修建了扶貧洗車場和扶貧出租房。

  在達娃帶領下,經過多年發展,全組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每戶分紅6000元。“一個(ge) 人富不算富,帶領大家一起富,那才是本事。我們(men) 村還會(hui) 開展更多的便民項目,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達娃說。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是強農(nong) 業(ye) 、美農(nong) 村、富農(nong) 民的重要舉(ju) 措,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必由之路。在城關(guan) 區,村(組)每年有幾十萬(wan) 的分紅,這都是村“兩(liang) 委”和致富帶頭人目光長遠、統籌發展的結果。

  奪底街道維巴村依托優(you) 美的自然環境,著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特色鄉(xiang) 村遊等農(nong) 村二、三產(chan) 業(ye) ,將農(nong) 業(ye) 觀光園承租給西藏樹莓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已簽訂5年合同,每年村集體(ti) 收入近百萬(wan) 元;

  蔡公堂街道蔡村利用閑置土地,與(yu) 蔡公堂街道辦事處等一同投資將耕地建成商混站,一年收入超過300萬(wan) 元;作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納金街道嘎巴村將4家家具廠和海綿廠長期出租,每年收到的租金按人頭平均分紅給全體(ti) 村民。去年底,嘎巴村的467名村民每人發放了1.2萬(wan) 元紅利;

  ……

  不管是著眼區位優(you) 勢還是結合本村特色,城關(guan) 區各村找準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與(yu) 脫貧產(chan) 業(ye) 的契合點,不斷強化和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增強了貧困群眾(zhong) 自我發展能力,為(wei) 提升脫貧攻堅質量開出了一劑“良方”,實現從(cong) “輸血”向“造血”的本質轉變,達到抱團發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高起點謀劃大產(chan) 業(ye)

  盛夏,雪域高原生機勃發。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樣,白定村村民查果一家三口早已洗漱完畢,準備上班。

  查果一家三口沒有背井離鄉(xiang) 去打工,但幾年來,他們(men) 的收入從(cong) 八千元漲到了十幾萬(wan) 元。查果一家也從(cong) 個(ge) 體(ti) 農(nong) 戶變成了智昭產(chan) 業(ye) 園區的“上班族”。

  2012年,城關(guan) 區政府成立了“城關(guan) 區淨土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城關(guan) 區的農(nong) 業(ye) 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查果一家所在的蔡公堂街道白定村二組土地,轉變成了占地近八千畝(mu) 的智昭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園。查果一家變成了“失地農(nong) 民”,卻領到了每畝(mu) 地每年兩(liang) 千元的租金,還在產(chan) 業(ye) 園的奶牛養(yang) 殖中心找到了工作。

  “活出了‘精氣神’”,是記者在采訪城關(guan) 區脫貧工作時的最大感受,從(cong) “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ong) 民變成“朝九晚五”的產(chan) 業(ye) 工人,像查果這樣全家都在“家門口”就業(ye) 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在少數。

  近年來,城關(guan) 區堅持產(chan) 業(ye) 發展和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著重發展以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導的扶貧產(chan) 業(ye) ,成立扶貧產(chan) 業(ye) 領導小組,先後投入18.79億(yi) 元,打造高標準奶牛養(yang) 殖中心、西藏淨土乳業(ye) 等17個(ge) 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項目集群,著力做好“一支奶、兩(liang) 支水”文章,讓“特色活起來,產(chan) 業(ye) 大起來,群眾(zhong) 富起來”。

  據了解,通過建立完善企業(ye) 、合作社與(yu) 貧困戶聯動發展機製,“十三五”城關(guan) 區扶貧產(chan) 業(ye) 實現分紅975.94萬(wan) 元,帶動建檔立卡群眾(zhong) 3368人次,人均增收2897.7元。

  多舉(ju) 措做到“零返貧”

  收官之戰既要全麵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也要鞏固成果防止返貧。城關(guan) 區連續3年實現“零錯退、零返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零,未出現一例新增和返貧人口。

  動態監測防返貧。結合退出低保群眾(zhong) 生活生產(chan) 實際,因戶施策,建立防返貧預警機製和低收入群眾(zhong) 監測幫扶長效機製,加大幫扶措施投入力度和動態監測力度。

  差異分配防返貧。完善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利益聯結機製,加大對失能弱能及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關(guan) 注,避免“一分了之”“一股了之”。同時,建立獎勤罰懶機製,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鞭策相結合方式,對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群眾(zhong) 進行資金獎勵。

  自查自糾防返貧。圍繞“三精準、三落實、三保障”,對在冊(ce) 的“十二五”“十三五”時期844戶建檔立卡群眾(zhong) 進行全麵普查,逐戶核實政策落實情況和生活生產(chan) 現狀,對當前脫貧群眾(zhong) 是否存在返貧風險進行全覆蓋摸底,整合力量加快“傾(qing) 向性問題”整改進度,裨補缺漏。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和這片土地上充滿“精氣神”的老百姓一樣,城關(guan) 區也在充滿朝氣地成長著,一幅更恢弘更美好的畫卷正徐徐鋪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