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自治區成立55年來西藏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一枝一葉總關情

張尚華 發布時間:2020-08-28 09:26:00來源: 西藏日報

  “新社會(hui) 讓我們(men) 翻了身,如今的產(chan) 婦和孩子都被照顧得很好,全靠黨(dang) 的好政策!”在拉薩市婦幼保健院,陪兒(er) 媳婦產(chan) 檢的老阿媽央宗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

  而在當雄縣羊八井鎮,索朗拉宗的寶寶已經會(hui) 走路了。一年前,她在拉薩市婦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住院沒花一分錢,還領了2480元補貼。”

  從(cong) 1965到2020的半個(ge) 多世紀,西藏的變化翻天覆地,大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小到每一天的衣食住行。這其中感觸最深、也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生活在西藏的老百姓。

  社會(hui) 保障惠民生,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自治區成立55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區黨(dang) 委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教育、醫療、社會(hui) 保障、就業(ye) 等重點領域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hui) 事業(ye) 加快發展,城鄉(xiang) 麵貌發生深刻變化,各族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以人為(wei) 本 健全社保體(ti) 係

  60歲的企業(ye) 退休職工範阿姨取7月份退休工資時,發現漲了近300元。“真的挺高興(xing) ,國家好,我們(men) 老百姓才能更好!”

  範阿姨的喜悅得益於(yu) 今年退休人員基本養(yang) 老金的再一次調整。

  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yang) 老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qin) 切關(guan) 懷,更是自治區成立55年來黨(dang) 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生動體(ti) 現。

  社會(hui) 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hui) 穩定器,與(yu) 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guan) ,關(guan) 係國家長治久安。

  55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準確把握全麵建成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主要任務,緊緊圍繞全麵建成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基本要求和奮鬥目標,紮實推進各項工作。

  55年來,隨著西藏社會(hui) 經濟的不斷發展,失業(ye) 、養(yang) 老、醫療等配套改革穩步推進,覆蓋全民、城鄉(xiang) 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正逐步完善,更好體(ti) 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努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差異化需求。

  兜住底線 保駕護航

  清晨,秋日的陽光柔柔地灑在樹梢上,72歲的阿旺和老伴普布央宗十指相扣,沿著整潔的道路散步。

  從(cong) 2015年開始,夫妻二人幾乎每天都在服務中心的院子裏散步。這是拉薩市曲水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服務中心日常的一幕。目前,包括92名孤寡老人在內(nei) 的155名供養(yang) 對象在這座花園式的院子裏安享晚年。

  無獨有偶,在昌都市邊壩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服務中心,護理員牛都正在為(wei) 96位老人耐心服務。

  參加工作雖有10多年,但還不到30歲的牛都動作很是老練:心理撫慰、護理保健、管理服務樣樣做得得心應手。

  10多年來,牛都親(qin) 眼見證了西藏養(yang) 老服務工作的發展變化:住宿、醫療等設施日趨完善,以居家養(yang) 老為(wei) 基礎、社區服務為(wei) 依托、機構養(yang) 老為(wei) 支撐覆蓋城鄉(xiang) 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基本建立。社會(hui) 福利、慈善事業(ye) 、優(you) 撫安置等製度進一步完善,切實保障了群眾(zhong) 基本生活需求,兜住了民生保障底線。

  在拉薩,城關(guan) 區八廓街道白林社區孤寡老人紮西央金每天都會(hui) 得到社區工作人員的精心照顧。老人告訴記者:“我79歲了,兩(liang) 隻眼睛都做過手術,現在隻有一隻能看到一點光亮。工作人員每天早上給我送茶,中午又要送飯,還要打掃衛生,對我照顧得特別周到。”

  在日喀則,諾倍兒(er) 童福利院自2008年成立至今,已有8名孤兒(er) 進入小學、中學,11人順利考入高中、大學,8人完成學業(ye) 並順利找到工作。

  在山南,紮囊縣扶貧助殘服飾就業(ye) 創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的殘疾工人正在製作藏式門簾、羊毛藏式服裝等。公司法人落桑說:“這些殘疾工人每個(ge) 月除生活補貼外,還能通過工作獲得不錯的收入,自信心也大大增強。”

  ……

  如今,在廣闊的西藏大地上,民生兜底保障製度不斷健全,祖國的花朵得到精心嗬護,殘障人士的權利得到關(guan) 注,各類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會(hui) 福利事業(ye) 取得的巨大成就為(wei) 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保駕護航。

  幸福生活 共享發展成果

  “駐村工作隊幫我開了商店,給家裏買(mai) 了犛牛,每年我還能領到分紅,現在的日子太幸福了。”說起現在的生活,林芝市百巴鎮連別村村民德吉高興(xing) 地合不攏嘴。

  早在幾年前,德吉是村裏的貧困戶,她天生視力不好,丈夫去世後,留下了她和兩(liang) 個(ge) 孩子,生活十分拮據。

  為(wei) 了幫助她早日脫貧,駐村工作隊想了不少辦法,並集資5萬(wan) 元為(wei) 她修建了寬敞明亮的新商店,還添置了貨架和桌椅。

  脫貧攻堅以來,充分發揮社會(hui) 保障兜底作用,建立完善社會(hui) 保障兜底脫貧政策體(ti) 係,成為(wei) “五個(ge) 一批”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

  在推進社會(hui) 保障兜底工作中,西藏有效銜接農(nong) 牧區低保標準與(yu) 扶貧政策,低保標準從(cong) 2016年的2250元提高到2019年的4450元,有力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病有所醫、殘有所助、生活有保障,構築起了社會(hui) 兜底保障的“安全網”。

  社會(hui) 保障同樣要保障各族群眾(zhong) 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權利。

  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霍爾鄉(xiang) 中心小學學生央吉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午餐後可以領到大蘋果:“我在學校吃得好住得好,每天還有蘋果吃。”

  從(cong) 1985年開始,西藏對義(yi) 務教育階段農(nong) 牧民子女實行“三包”政策。作為(wei) 中央給予西藏的一項特殊優(you) 惠政策,從(cong) 2011年起,將符合條件的學前和高中階段學生納入“三包”政策實施範圍,覆蓋了從(cong) 學前到高中階段所有農(nong) 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

  “‘三包’和免費教育讓學生家長零負擔,家長都願意送孩子上學。”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中心小學老師格桑說,家長隻需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的生活、學習(xi) 全都不用操心。

  到2019年,西藏“五個(ge) 100%”教育目標全麵實現,學前雙語幼兒(er) 園覆蓋66.8%的行政村(居),38.9%的學校實現智慧教育覆蓋。

  如今,覆蓋城鄉(xiang)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建立,保障項目日益完備,製度運行安全有序,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zhong) 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