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貢嘎縣昌果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好生活,是幹出來的”
“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麽(me) 好的房子。”從(cong) 措美縣乃西鄉(xiang) 恰雜村搬到貢嘎縣昌果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次旺多吉激動地說。
次旺多吉今年77歲,飽經風霜的他,經曆了舊西藏和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他說:“是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我們(men) 翻身當了主人,又帶領我們(men) 告別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生活。”
貢嘎縣昌果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近年來山南市重點建設的扶貧項目。項目建成後,紮囊縣、貢嘎縣、桑日縣、措美縣、曲鬆縣、隆子縣、浪卡子縣和昌都市貢覺縣三岩片區共107戶407人搬到這裏。
走進貢嘎縣昌果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幹淨整潔的水泥路,整齊排列的太陽能路燈,還有寬敞的藏式小院,讓人們(men) 感受到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的魅力。
在次旺多吉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他的新家。進門前,次旺多吉按照習(xi) 俗,把哈達綁在了大門上。他說:“知恩、感恩是藏族人的傳(chuan) 統,我們(men) 一定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dang) 和政府帶領大家幹出來的。”
為(wei) 了表達對黨(dang) 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次旺多吉叮囑孩子們(men) 把領袖像擺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並給領袖像獻上了潔白的哈達。
次旺多吉告訴記者,他原來居住的措美縣乃西鄉(xiang) 恰雜村離縣城60公裏,離鄉(xiang) 政府所在地45公裏,海拔近4500米,屬高寒地區,生活條件特別差。
山高路遠,一度讓次旺多吉對生活喪(sang) 失了信心。但在當地幹部動員他搬遷時,他還是有些舍不得。“我都在這裏住了快一輩子了,還能活幾天?”次旺多吉對來勸他的鄉(xiang) 幹部說。
搬到貢嘎縣昌果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次旺多吉的思想發生了變化。“沒想到生活是這樣過的,我之前算是白活了,我一定教育孩子們(men) 聽黨(dang) 的話,堅定信心跟黨(dang) 走,把生活過好。”次旺多吉說,“過去窮,主要是因為(wei) 交通不方便,見的世麵少,目光短淺,不知道怎麽(me) 把生活過好。”
記者發現,貢嘎縣昌果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僅(jin) 房子建得好,產(chan) 業(ye) 項目也規劃得好,讓搬遷群眾(zhong) 看到希望。
搬到貢嘎縣昌果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次旺多吉經常勸安置點的年輕人,找機會(hui) 學技術,多出去務工,把家庭經濟搞上去。他說:“現在,條件這麽(me) 好,要是再不把經濟搞上去,怎麽(me) 對得起黨(dang) 和政府對我們(men) 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市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西藏昌都市解放70年來,各項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特別是今年以來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詳細] -
西藏日喀則謝通門縣卡嘎村:合作社如春筍 農牧民鼓腰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動農戶增加收入、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把合作社進一步辦好”。[詳細] -
上半年西藏農牧民轉移就業46.1萬人
截至6月,全區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801個,完工率達87%;累計落實各類產業扶貧資金409.84億元,投資完成率達85%。[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