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轉變思路謀出路 助民走上致富路

耿銳仙 索郎旦達 發布時間:2020-09-14 10:21:00來源: 西藏日報

  “由於(yu) 群眾(zhong) 普遍貧窮,脫貧意識不高,沒有好的謀生門路,貧困戶雖然都已搬到安居房,但他們(men) ‘等靠要’思想嚴(yan) 重,自力更生觀念差;父母教育觀念淡薄,不願意送孩子上學,而讓孩子在家幫忙放牧;群眾(zhong) 消費不合理,常有欠賬用於(yu) 超出收入以外的過度消費……”西藏日喀則仲巴縣帕羊鎮聶康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石旺談起群眾(zhong) 以前的觀念如是說。

  群眾(zhong) 的生活現狀讓石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2010年,石旺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以後,一直在琢磨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辦法。

  “前兩(liang) 年工作一直處於(yu) 探索階段,2015年去江孜縣、白朗縣參觀學習(xi) 後,整個(ge) 思想有了深刻的轉變,對於(yu) 怎樣結合當地特色發揮自己的作用來帶領群眾(zhong) 脫貧有了一個(ge) 清晰的思路。”石旺告訴記者。

  219國道貫穿帕羊鎮,是連接日喀則市與(yu) 阿裏地區的要道,往來商人絡繹不絕。而聶康村地處雅江源頭,這裏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濕地眾(zhong) 多、水草豐(feng) 美,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特別適合珠峰霍爾巴綿羊的擴繁和生長。而霍爾巴綿羊曆史悠久、品質優(you) 越,曆來是達官貴族的桌上佳肴。石旺說:“依托這樣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在村‘兩(liang) 委’提議下,決(jue) 定成立小型牧場村辦集體(ti) 經濟。”

  想法有了,村“兩(liang) 委”幹部立即付諸行動。他們(men) 召開群眾(zhong) 大會(hu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惠民政策,並將成立村集體(ti) 經濟的詳細想法告訴群眾(zhong) 。雖然仍有部分群眾(zhong) 持懷疑態度,但大部分群眾(zhong) 是支持的。

  隨即,村集體(ti) 出資11萬(wan) 元成立了村集體(ti) 經濟,並向群眾(zhong) 借或收購母牛41頭和公羊250隻、母羊106隻,共欠款53.27萬(wan) 元。“以前,群眾(zhong) 賣牛羊有自己的銷路,對合作社收購牛羊的積極性不高,因為(wei) 合作社收購的牛羊到年底才能支付他們(men) 錢,而他們(men) 自己銷售可以立馬拿到錢。”石旺介紹道。

  麵對這些情況,村“兩(liang) 委”沒有氣餒,村“兩(liang) 委”幹部與(yu) 黨(dang) 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幹活,通過自繁自銷、短期育肥、畜產(chan) 品加工等手段,出售肉、奶、毛、皮、酥油等畜產(chan) 品,逐漸扭虧(kui) 為(wei) 盈,到2016年年底不僅(jin) 一次性償(chang) 還了拖欠群眾(zhong) 的53.27萬(wan) 元,還獲得117萬(wan) 元的純利潤,這也是村辦集體(ti) 經濟的“第一桶金”。

  石旺說,脫貧致富最主要是群眾(zhong) 思想轉變好、產(chan) 業(ye) 發展好,而“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為(wei) 群眾(zhong) 思想轉變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的契機。“四講四愛”活動開展後,村裏的宣講員將“四講四愛”與(yu) 產(chan) 業(ye) 脫貧相結合,推動群眾(zhong) 的思想從(cong) 根本上發生改變。“現在,群眾(zhong) 對生活更熱愛了,勞動積極性更高了,家庭更和睦了,更加理性消費,更加崇尚科學了。”石旺道。

  隨著群眾(zhong) 思想的改變和村辦集體(ti) 經濟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加入到集體(ti) 經濟中。2017年,經過村“兩(liang) 委”班子研究決(jue) 定,在村辦集體(ti) 經濟的基礎上,成立聶康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進一步擴大規模。“成立合作社可以讓村辦集體(ti) 經濟更組織化、市場化。”石旺告訴記者。

  為(wei) 了規範合作社相關(guan) 管理程序,按“入股自願、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民主管理、按股分紅”的原則,合作社采取資金入股、牲畜入股兩(liang) 種模式,製定管理模式和規章製度,明確合作社總則、組織機構、成員管理、財務管理等章程。

  2018年,合作社規模進一步擴大。通過增資擴股,合作社總資產(chan) 達到815萬(wan) 元,草場麵積達16.28萬(wan) 餘(yu) 畝(mu) ,牲畜數達到6132頭(隻),合作社社員32戶91人,其中貧困戶11戶22人。

  “四講四愛”活動的開展和產(chan) 業(ye) 的發展,為(wei) 帕羊鎮聶康村群眾(zhong) 脫貧送上了“及時雨”。“隨著‘四講四愛’活動的深入開展和合作社的不斷發展,我相信以後群眾(zhong) 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好。”石旺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信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