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山南市曲鬆縣堆隨鄉隆村次旦卓嘎家的脫貧故事:幸福生活甜蜜蜜

段敏 發布時間:2020-09-22 14:16:00來源: 西藏日報

  2013年,丈夫次旦群培因病去世後,失去“頂梁柱”的西藏山南市曲鬆縣堆隨鄉(xiang) 隆村次旦卓嘎一家陷入了貧困。2016年,被確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次旦卓嘎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扶和自身努力下,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生活。

  丈夫次旦群培去世時,次旦卓嘎麵臨(lin) 的是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家裏缺勞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沒人幫忙搞,外出務工沒法去,沒有經濟收入的困境。考慮到她家的實際情況,當地黨(dang) 委、政府確定次旦卓嘎享受生態崗位補貼,每年3000元。

  “脫貧靠國家,更得靠自己。”思來想去,次旦卓嘎借錢買(mai) 來4頭奶牛和20多隻羊。

  次旦卓嘎之所以下定決(jue) 心養(yang) 奶牛和羊,是隆村奶牛養(yang) 殖基地與(yu) 她簽訂了一份為(wei) 期3年的合同。此外,她還被招收為(wei) 養(yang) 殖基地職工。

  近年來,通過不斷探索,隆村走出了“基地+農(nong) 戶+銷售”的特色養(yang) 殖發展路子。群眾(zhong) 可以把自家奶牛和羊委托基地養(yang) 殖,有固定收入;也可以自己養(yang) 殖,委托基地銷售。“在養(yang) 殖基地上班,管吃管住,每個(ge) 月還能按時領到4000元工資。”穩步增收後,次旦卓嘎好像變了一個(ge) 人,健談了,喜歡與(yu) 人打交道了。她說:“收入增加後,家裏裝了寬帶,可以看網絡電視,還能通過微信視頻和兒(er) 子聊天,太方便了。”

  次旦卓嘎的大兒(er) 子學會(hui) 了汽車修理技術,目前在一家汽修廠上班。二兒(er) 子從(cong) 西藏警官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畢業(ye) 後,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wei) 一名基層公安民警。想兒(er) 子的時候,次旦卓嘎就用手機微信與(yu) 他們(men) 通話,她說:“能過上這麽(me) 好的日子,多虧(kui) 了黨(dang) 的好政策,現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一天比一天好。”

  次旦卓嘎告訴記者,在黨(dang) 和政府的帶領下,不僅(jin) 她家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村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她說:“‘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後,村裏打架、酗酒、鬧事的少了。村裏的衛生有人打掃了,垃圾有人清理了,村子幹淨了,各家各戶的院子比過去幹淨了,村子越來越美了。”

  今年,考慮到次旦卓嘎一個(ge) 人生活的實際,當地黨(dang) 委、政府動員次旦卓嘎搬到乃東(dong) 區頗章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7月19日,堆隨鄉(xiang) 黨(dang) 委派人專(zhuan) 程來看望慰問該鄉(xiang) 搬遷群眾(zhong) ,進一步溫暖了搬遷群眾(zhong) 的心。“新家不僅(jin) 房子是新的,家具也是新的,比我想象中好多了。”次旦卓嘎說,“新家離兒(er) 子上班的地方近,他們(men) 回來看我方便多了,我們(men) 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長了。”

  如今,次旦卓嘎的大兒(er) 子已經成為(wei) 山南市一家汽修廠的采購、銷售負責人。“雖說不是‘鐵飯碗’,但收入有保障。”孩子們(men) 走上工作崗位,是最令次旦卓嘎高興(xing) 的事情。同時,她自己也沒有閑著,她告訴記者,“通過參加編織技術培訓,我學會(hui) 了紡織技術,靠織氆氌、藏被、卡墊,一年能夠增加經濟收入一兩(liang) 萬(wan) 元。”

  日子越過越好,增添了次旦卓嘎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她說:“我今年才49歲,未來生活還長著呢。我相信,在黨(dang) 和政府的帶領下,我們(men) 好好幹,生活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

  現在,次旦卓嘎的最大心願是:兩(liang) 個(ge) 兒(er) 子盡快成家,她能早日抱上孫子。“快了,現在社會(hui) 發展得這麽(me) 好,這些願望一定會(hui) 實現的。”說著,次旦卓嘎笑了,仿佛已經過上了兒(er) 孫繞膝的幸福生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