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邊壩縣發改委副主任朱輝龍:幫扶從“心”做起 真抓實幹在基層
2019年7月,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抵達西藏昌都市邊壩縣。帶著一副黑框眼鏡的朱輝龍就是其中一員,擔任邊壩縣發改委副主任。
此時,邊壩縣已於(yu) 2018年底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全縣共建設搬遷安置點43個(ge) ,共搬遷1958戶102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34戶7994人)。
行百裏者半九十。擺在朱輝龍麵前的是,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之以恒鬥“貧魔”。
作為(wei) 剛剛為(wei) 邊壩縣注入的新鮮血液,朱輝龍直麵挑戰、主動融入、敢於(yu) 擔當、主動作為(wei) 。
“家搬了,心卻未搬。”邊壩縣不少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的思想仍是“要我搬”,並未主動融入搬遷後的新生活。“嘮家常,宣講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一次不行就兩(liang) 次、三次……”朱輝龍走村入戶、把茶常談,群眾(zhong) 的現狀記錄了厚厚的一個(ge) 本子。
沙丁鄉(xiang) 東(dong) 地村,不僅(jin) 有朱輝龍的“親(qin) 戚”,更是他長期光顧點。
自個(ge) 人結對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朱輝龍總是利用雙休、節假日時間,買(mai) 上一些生活必需品前來看望“親(qin) 戚”阿西桑美一家和附近的鄰裏鄉(xiang) 親(qin) 們(men) ,詢問平日生活中細節,將困難和擔憂都一一記下。
他與(yu) 東(dong) 地村幹部群眾(zhong) 圍坐一圈,針對平日收集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反饋和提出的疑問,以通俗易懂、“嘮家常”的方式,開展一次又一次集中宣講,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進行了政策宣講和答疑解惑。
光是搬遷群眾(zhong) 轉變思想還不行,麵對麵與(yu) 群眾(zhong) 打交道的扶貧專(zhuan) 幹更需轉變思想、掌握扶貧政策。2019年9月27日,邊壩縣發改委組織召開易地扶貧政策學習(xi) 會(hui) ,43個(ge) 易地扶貧安置點扶貧專(zhuan) 幹及11名鄉(xiang) 鎮代表參加。
朱輝龍說,村“兩(liang) 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是脫貧攻堅的帶頭人,要提高自身對扶貧政策的知曉度,讓貧困戶充分了解扶貧慧明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實惠。
光說不練假把式。房子是建好了,但還有部分安置點配套設施尚未一一到位。
麵對這一現狀,朱輝龍充分利用援藏平台,秉承援藏資金80%用於(yu) 民生項目的原則,“十三五”計劃內(nei) 7400多萬(wan) 用於(yu) 邊壩縣人民醫院建設,計劃外400萬(wan) 用於(yu) 東(dong) 托社區“雙語”幼兒(er) 園建設。截至目前,“水路電訊網,科教文衛保”已在邊壩43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現全麵覆蓋。
如今,來到拉孜鄉(xiang) 拉孜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隻見一幢幢黃色的藏式小樓整齊排列著。這是福建省漳州市參與(yu) 援建的拉孜福建新村,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家。
隨意走進一幢約120平方米的兩(liang) 層樓房,庭院、客廳、臥室、廚房一應俱全,水、電、網絡、電器、家具配套完善,全屋按藏式風格裝修,洋溢著濃鬱的民族氣息。這家的戶主名叫赤列次培,搬遷前還是貧困無房戶,一家四口隻能借住親(qin) 戚家中。
要想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還得靠產(chan) 業(ye) 支撐。這也是最近幾個(ge) 月,朱輝龍考慮得最多的事。
他的方法是,建立“合作社、供應鏈企業(ye) +貧困戶”的機製。具體(ti) 來說,就是引導企業(ye) 與(yu) 貧困戶合作,做有優(you) 勢的網銷產(chan) 品、扶貧產(chan) 品,通過電子商務等線上線下平台銷售,進而帶動貧困戶增收。
目前,藏香、藏紅麥、當歸、黨(dang) 參、獐子菌等邊壩本地特色產(chan) 品,已在邊壩電子商務O2O展銷館、成都線下展銷館、昌都線下展銷館及京東(dong) 、淘寶、1688等線上平台同步銷售。
朱輝龍說:“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就怕時間不夠。”援藏一年來,身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幹部的朱輝龍,在基層崗位默默無聞幹實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做到了“無論在什麽(me) 地方都是想幹事、敢幹事、會(hui) 幹事、能幹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升級犛牛產業 企業裏走出“新牧民”
在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濱達鄉央宗犛牛育肥基地,28歲的向巴饒丁正在為牛棚裏的犛牛補喂飼草。2018年,育肥基地投產,在央宗村招聘了7名牧民作為產業工人。 [詳細] -
西藏昌都市解放七十年脫貧攻堅綜述:脫貧考場上的“藏東答卷”
麥曲河畔,察雅縣的蘋果熟了,紅彤彤的蘋果散發著誘人的清香;藏東西南,洛隆縣的糌粑飄香,糌粑廠內熱火朝天生產忙;大山深處,類烏齊縣紮西次措成立的創業就業基地。[詳細]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阿旺綿羊產業:群眾致富“喜洋洋”
“為打造阿旺綿羊品牌,我們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打造集科研、育種、擴繁、加工、物流、銷售一體的阿旺綿羊產業鏈。” 阿旺綿羊產業負責人格桑次仁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