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張宇 謝偉 曲珍 發布時間:2020-11-03 09:17:00來源: 西藏日報

  紮羅今年53歲,原是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佳瓊鎮熱卡下瑪村牧民。由於(yu) 當地生態環境脆弱、生存環境惡劣,加上部分群眾(zhong) 無牲畜、住房條件差,2001年10月,在縣政府的組織下,熱卡下瑪村牧民群眾(zhong) 以集中搬遷的形式搬遷至普保鎮傑布多居委會(hui) (縣城所在地),紮羅一家也成為(wei) 了名副其實的“城裏人”。

  搬進了新家、住進了新房,生活條件也大為(wei) 改善。可紮羅卻睡不踏實,他常常感歎:“縣城雖好,可我卻還是那個(ge) 貧困潦倒的牧區人啊。”

  班戈縣是連接那曲市區與(yu) 那曲西部縣的交通要衝(chong) ,也是各類貨運車輛經317國道來往市區與(yu) 西部縣的“中轉站”,於(yu) 是,班戈縣的汽車修理行業(ye) 也應運而生。紮羅經過一番思考,與(yu) 家人商量後,決(jue) 定到汽車修理店打工。“不僅(jin) 可以賺點錢補貼家用,還可以學到一點技能。”他說。

  每天一大清早,紮羅就來到修理店,打掃衛生、收拾工具、學習(xi) 汽修技能……迎接每一位前來維修的顧客。漸漸地,他在各項工作考核中總是排在第一位,他的勤勞敬業(ye) 、踏實肯幹也贏得了修理店老板的信任;漸漸地,他從(cong) 其他汽修工那裏學到了各項修理技術,在技能上能夠獨當一麵了。就這樣,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著家裏的生活水平,還有了一筆日漸豐(feng) 厚的積蓄。

  2016年1月,在當地政府的惠民政策幫助下,紮羅動了心思:現在國家針對牧民的政策這麽(me) 好,何不自己組建一個(ge) 創業(ye) 團隊呢?

  紮羅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他結合居委會(hui) 實際,成立了脫貧互助合作社,主要承建玻璃房、農(nong) 牧房、藏式火爐等,並帶領居委會(hui) 14戶貧困家庭一起創業(ye) 。居委會(hui) 則無償(chang) 提供合作社辦公室,還積極幫助推廣、對接業(ye) 務。

  在合作社剛成立時,缺啟動資金,紮羅便拿出多年積攢的10.5萬(wan) 元;缺技術,紮羅便找來師傅虛心請教,並將自己學會(hui) 的技術教給合作社的工人;缺市場渠道,紮羅便自製宣傳(chuan) 小冊(ce) 子張貼分發……2016年5月18日,合作社正式開始接工。

  由於(yu) 紮羅在十裏八鄉(xiang) 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且合作社各項業(ye) 務收費合理,來此談合作的企業(ye) 和個(ge) 人也不斷增多,合作社生意一直很好,不到一年時間,實現淨收入近10萬(wan) 元。

  同時,合作社積極實施“幫扶貧困戶”措施,工人在包吃包住的基礎上,技術人員及工地負責人一天工資為(wei) 200元,普通工人一天工資為(wei) 150元,困難群眾(zhong) 在這裏工作,脫貧的信心非常足。

  如今,紮羅的生意不斷擴展,包括煤炭銷售、房屋建造、汽修等,年收入近百萬(wan) 元,他也成為(wei) 了遠近聞名的“富翁”。

  但紮羅心裏可不這麽(me) 想,他說:“我的財富不是我一個(ge) 人創造的,是黨(dang) 的好政策、是群眾(zhong) 的幫助換來的,我要好好回饋社會(hui) 。”2017年2月,紮羅對居委會(hui) 14戶貧困家庭進行了節前慰問,發放了近3萬(wan) 元生活物資;2017年,合作社帶動20戶貧困家庭戶年均增收近1萬(wan) 元。

  今年36歲的巴珠,也是傑布多居委會(hui) 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cong) 3年前加入合作社後,他學技能、幹事業(ye) ,收入不斷增加,如今早已“摘帽”。“多虧(kui) 了紮羅叔,讓我吃上了‘技能飯’,徹底告別了貧困。”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