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美景讓群眾吃上“旅遊飯”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轉眼又到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
家在西藏拉薩的德央,帶著相機和美食,約上幾個(ge) 玩伴,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林芝行。
“我最喜歡巴鬆錯,站在湖心島上,看綠水環繞、薄霧朦朧,感覺和大自然真正融為(wei) 一體(ti) 了。”德央告訴記者,她已經來林芝很多次了,遊覽過不少當地美景。對她而言,最喜歡的還是秋天的巴鬆錯,這個(ge) 時節,巴鬆錯的湖水更加澄澈,周圍的山川也是層林盡染,一如油畫中濃墨重彩的美麗(li) 。
而來自內(nei) 地的遊客陳千則是為(wei) 了看神秘的南迦巴瓦峰。他說:“看見南迦巴瓦峰的全貌,會(hui) 給人帶來好運。而秋冬季節是最容易窺見神峰的。”
除此之外,林芝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還有波密米堆冰川、魯朗小鎮、雅魯藏布大峽穀、仙境墨脫……
得益於(yu) 大自然的饋贈,林芝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將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精準扶貧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特色旅遊脫貧路。
2017年巴鬆錯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以來,景區進一步加大了對當地群眾(zhong) 、尤其是困難群眾(zhong) 的就業(ye) 幫扶力度,招聘貧困戶50多人,以旅遊帶就業(ye) 促增收,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吃上“旅遊飯”。
25歲的藏族姑娘次仁央宗是景區的講解員。由於(yu) 業(ye) 務水平高,加上景區發展勢頭好,她的收入不斷增加。現在,她每月基本工資4500元,算上提成,最多時一月可賺7000多元。在講解工作之餘(yu) ,她還做起了“電商”,將自采和收購來的鬆茸,通過電商賣給遊客,僅(jin) 去年一年就賣出鬆茸300多斤。
緊鄰318國道的巴宜區百巴鎮章巴村,坐落在美麗(li) 的尼洋河畔。依托便利的地域優(you) 勢,該村早在6年前就成立了藏家樂(l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一年下來能接待遊客2萬(wan) 多人。
章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索朗多布傑告訴記者,合作社現有客房14間、床位60張,此外還提供餐飲、歌舞表演等服務,年收入達300多萬(wan) 元,先後帶動9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境內(nei) 的南伊溝是林芝著名的風景區。這裏一年四季氣候適宜,水草豐(feng) 美。遊客在被優(you) 美的自然風景所吸引的同時,也被當地一名叫亞(ya) 娘的阿佳製作的青稞餅所折服。
亞(ya) 娘是一名殘疾人。在村裏和旅遊公司的照顧下,她在景區支起了爐灶,賣起了油炸土豆和青稞餅。一個(ge) 月下來,增加現金收入3000元左右。
因勢利導,順勢而為(wei) 。如今,鄉(xiang) 村旅遊早已成為(wei) 林芝百姓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相信在未來,林芝的百姓將會(hui) 依托雪域高原的美麗(li) 景色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鄉村旅遊產業讓更多的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依托悠久的文化底蘊、風土人情以及獨特的旅遊資源,日土縣打造了一條以班公湖景區為核心、以班公湖鳥島為靈魂的生態旅遊精品線。[詳細] -
浙江古村“變身記”:農村新路“撬”起鄉村致富經
穿行在浙江紹興新昌內的新蟠線,深秋時分,滿目仍是青翠山巒,令人心曠神怡。這條經過梅渚古村、澄潭古鎮、外婆坑江南民族村等多個村鎮的新公路,用“美麗經濟”撬動了鄉村休閑旅遊的蓬勃發展。 [詳細] -
西藏林芝市巴宜區紮西崗村魯朗鎮紮西崗村依托318線,開旅館、售特產,做“靚”旅遊品牌
林芝市巴宜區的紮西崗村距魯朗鎮約3公裏,從魯朗鎮出來,沿著318國道下行,城鎮的氛圍漸漸褪去,歸真返璞的田園風光進入了視野。在紮西崗村,家家戶戶都開家庭旅館,門口都醒目地立著指示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