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江西鷹潭扶貧一線見聞:“電保姆”助農增產增收

王昊陽 發布時間:2020-11-05 14:5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深秋暖陽,斜照在信江兩(liang) 岸沃野之上,一片片開闊的農(nong) 田裏,成熟飽滿的稻穗被鍍上一層金色,在大地上繪滿豐(feng) 收景象。

  信江是鄱陽湖水係五大河流之一,貫穿江西鷹潭,灌溉貴溪、餘(yu) 江、月湖千萬(wan) 畝(mu) 農(nong) 田。在距離信江8公裏之外的餘(yu) 江縣錦江鎮鐵山村,以前由於(yu) 地處山區,卻是“有水不能用,有地不能種”,大部分村民收入隻夠勉強維持溫飽。

  鐵山村3680畝(mu) 稻田,隻有兩(liang) 千餘(yu) 畝(mu) 稻田靠蓄水引灌可以栽種莊稼,還有一千多畝(mu) 優(you) 質稻田因地勢高無法引水,常年顆粒無收,導致一直擱置荒涼。

  2015年8月,鐵山村成為(wei) 國網鷹潭市餘(yu) 江區供電公司定點幫扶村,供電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利用農(nong) 村電網改造資金精準幫扶,先後投資80餘(yu) 萬(wan) 元對村裏的26.5公裏供電線路進行全麵升級改造。

  供電公司又兩(liang) 次自籌資金20餘(yu) 萬(wan) 元,免費為(wei) 百姓安裝農(nong) 田灌溉用電線路,把動力線路架設到田頭和老百姓自挖的十口大型水塘邊,徹底解決(jue) 了該村用電提灌問題,“救活”了1120多畝(mu) 因缺水無法耕種的良田。

  “有水我們(men) 就能種地了,現在種糧成了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彭結開耕種了自家的10餘(yu) 畝(mu) 稻田,除了留足家裏口糧,他還出售近2萬(wan) 斤稻穀,增加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我們(men) 農(nong) 民靠的就是種糧,供電部門為(wei) 我們(men) 解決(jue) 了抽水灌溉問題,今年又喜獲豐(feng) 收。如今種田有保障了,我們(men) 的日子會(hui) 過得越來越好。”鐵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祝慶愛說,鐵山村的糧倉(cang) 滿了,現在全村稻田每年都能種上兩(liang) 季稻,共增產(chan) 糧食約340萬(wan) 斤。

  脫貧路上,電力暖人心。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關(guan) 鍵之年,國網鷹潭供電公司的一項項具體(ti) 舉(ju) 措對準貧困“病根”,實現“靶向治療”,完成“精準滴灌”,從(cong) 專(zhuan) 業(ye) “電保姆”變身全能“村管家”,幫助當地貧困群眾(zhong) 斬窮根,帶領大家奮楫爭(zheng) 先奔小康。

  在餘(yu) 江縣平定鄉(xiang) 藍田畈宋家村,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樟下,迎來一批前來參觀、學習(xi) 的學員。

  上世紀50年代,原有百戶人家的宋家村,因為(wei) 血吸蟲病災,全村隻剩8戶,古樟也枯萎凋零。

  1958年,餘(yu) 江縣消滅血吸蟲後,這棵千年古樟枯木逢春,重新煥發新生。站在千年古樟下,宋家村村小組長宋國華滿麵笑容。“村裏現有172戶,700多人,以前我們(men) 以種田為(wei) 生,2018年後,村裏建起了紅旗幹部學院,開學後有很多人來學習(xi) 或參觀,村民建起民宿,大家坐在家裏就能賺錢了。”

  “紅旗幹部學院去年辦了200多個(ge) 班,共有兩(liang) 萬(wan) 多學員前來學習(xi) 。”紅旗幹部學院教師賈麗(li) 告訴記者,這是一座建在田野裏、沒有圍牆的學院,學員吃住都在農(nong) 家,學習(xi) 在田野,群眾(zhong) 是老師,實踐是課堂,新穎生動的教學模式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學員前來學習(xi) 。

  “學員住在村民家裏,與(yu) 村民一起吃飯,目前全村共有180多個(ge) 學員宿舍,村民們(men) 每間房每天可以獲得90元純收入。”賈麗(li) 稱,村民們(men) 幸福感很高,房間多的村民一年能賺7萬(wan) 元。

  “家裏有6口人,去年收入一共有20多萬(wan) 元,準備給兒(er) 子在縣城買(mai) 一套房,再買(mai) 一輛小汽車。”村民宋小有開心地說。

  “在這裏學習(xi) ,吃住都在農(nong) 家,與(yu) 群眾(zhong) 打成一片,能深入了解農(nong) 村情況,也能了解基層群眾(zhong) 對我們(men) 供電服務有哪些需求。”在紅旗幹部學院參加過學習(xi) 的餘(yu) 江區供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彭建安說。

  “以前宋家村僅(jin) 有一台50千伏安的變壓器,全村有空調500多台,每個(ge) 房間還有熱水器,耗電量很大,無法滿足需要。”彭建安稱,後來供電公司幫助宋家村改造電網,增加到3台總容量1200千伏安,家家戶戶實現了電氣化。

  鷹潭擁有豐(feng) 富的太陽能資源,為(wei) 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加大對新能源的開發,國網鷹潭供電公司充分利用充足的光熱資源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主動對接,積極服務新能源產(chan) 業(ye) 接入工程,從(cong) 電網接入、電力輸出、電能消納及配套的輸變電工程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和服務。

  “光伏發電這一份收入就可以夠得上我們(men) 家日常生活開銷”,貴溪市鴻塘鎮菇卜村民特困戶龔餘(yu) 薑滿足的笑著說。國網鷹潭供電公司對定點幫扶的缺乏體(ti) 力勞動的特困農(nong) 戶開辟了一條綠色渠道,幫助他們(men) 建起了光伏發電項目,使他們(men) 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固定的增收,讓這些貧困戶也有了“小金庫”。國網鷹潭供電公司積極配合所轄區域扶貧部門對轄區光伏扶貧單位和個(ge) 人及時撥付國家政策補貼資金,結合光伏電站運營情況提供電力技術支撐,最大限度滿足光伏並網需求。

  在省級貧困村貴溪樟坪佘族鄉(xiang) 雙圳村,光伏發電每年能給村裏帶來8萬(wan) 元收入。村支書(shu) 盧發森感動地說,為(wei) 了幫助村裏建設光伏發電項目,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無償(chang) 幫忙架設電線杆,安裝電力設備,讓光伏扶貧項目建成投產(chan) ,貧困戶每年分紅1000多元。加上茶葉、蜂蜜等扶貧產(chan) 業(ye) 疊加,每戶貧困戶現在全年收入都有萬(wan) 元以上了。

  據統計,鷹潭合計分布式光伏37戶,容量26184千瓦,發電量5367.0262萬(wan) 千瓦時,集中光伏公司3家,投資約16816萬(wan) ,容量32000千瓦,發電量10600.266萬(wan) 千瓦時,在優(you) 化電力新能源的同時,惠及1067戶貧困戶。

  近三年來,鷹潭供電公司累計投入1078.75萬(wan) 元對287個(ge) 貧困自然村進行電網建設改造,電網供電可靠性達到99.941%,電壓合格率99.886%,戶均配變容量2.46千伏安/戶,農(nong) 村電網有了質的飛躍。

  據了解,國網鷹潭供電公司精準幫扶7個(ge) 行政村66個(ge) 自然村,其中建檔立卡戶58人,無收入來源低保、殘障人員761人。自定點駐村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國網鷹潭供電公司紮實推進農(nong) 村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建設,依托行業(ye) 優(you) 勢精準扶貧,從(cong) 行業(ye) 扶貧到產(chan) 業(ye) 扶貧,助力貧困村脫貧摘帽,貧困戶迅速擺脫貧困麵貌,正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