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蘋果紅了,群眾笑了

薛文獻、李楨宇 發布時間:2020-11-09 08:46:00來源: 新華網

  金秋時節,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層林盡染。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xiang) 一片上千畝(mu) 的果園裏,一排排樹冠矮小的蘋果樹枝繁葉茂,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又一個(ge) 豐(feng) 收季節即將到來。

  這裏是“西藏林芝現代蘋果標準化示範園”,創建於(yu) 2017年,占地1800多畝(mu) ,按照“寬行起壟+密植高紡+種草沃土+肥水灌溉+小型農(nong) 機農(nong) 藝組合”的方式,開展矮砧集約高效栽培。

  林芝平均海拔3100多米,素有“西藏江南”之稱,是西藏重要的水果生產(chan) 基地。園區負責人楊開平介紹,近年來,他們(men) 引進16個(ge) 優(you) 良品種,共計十幾萬(wan) 株,實施農(nong) 機農(nong) 藝組合、水肥一體(ti) 化及“果草畜”循環的綠色生態省力化種植,生產(chan) 效益明顯提高,盛果期畝(mu) 產(chan) 有望達到4000公斤以上。

  走進果園,昔日凹凸不平的塊狀農(nong) 田上,整齊排列的果樹一眼望不到頭,枝頭上的蘋果更是數不勝數,有的深紅,有的淺紅,有的還泛青,有的則包著紙袋。

  幾十名當地村民正在果園裏忙碌著,有的在清除雜草,有的在采摘,有的開著農(nong) 機噴灌。

  來自色沃村的格桑玉珍一邊低頭幹活,一邊告訴記者:“我是半個(ge) 月前來這裏幹活的。最近家裏事不多,這次打算多幹一陣子。”雖然看不到她臉上的表情,但遮陽帽上的“笑臉”圖案讓人印象深刻。

  “現在一天能掙140元。從(cong) 2017年到現在,工資每年都會(hui) 漲。”旁邊的次仁央金主動接起了話茬。來自娘龍村的她開朗活潑,是最早來這裏幹活的當地群眾(zhong) 之一,熟悉果園的情況。

  因為(wei) 離家近、掙得多,村裏32戶人家,幾乎每戶都有人在果園幹活。她說:“一有時間我就會(hui) 到這邊來,剛開始啥也不會(hui) ,全靠師傅教,現在什麽(me) 都能幹。”

  在示範園的一邊,幾十個(ge) 大棚整齊地排列著,裏麵栽上了新的果樹幼苗。楊開平介紹,除了蘋果,示範園還引進了脆桃、櫻桃、脆李、葡萄等優(you) 良品種,今後的產(chan) 品種類更豐(feng) 富。

  示範園的建設,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楊開平說,果園用地是以每年每畝(mu) 1000元從(cong) 羌納鄉(xiang) 4個(ge) 村流轉過來的,每年租金就是190多萬(wan) 元。此外,果園還需要大量勞動力,去年有9000人次到這裏打工,務工收入120多萬(wan) 元。今年的務工收入可能突破200萬(wan) 元。

  “一年下來,我能掙兩(liang) 萬(wan) 多元。”林巴村的卓瑪在和記者說話的時候,一直在笑,惹得旁邊的“阿佳”(大姐)們(men) 也在笑。紅彤彤的蘋果,把一張張笑臉映得通紅。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