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貧困勞動力就業規模達17萬人 人均年勞務收入超6000元
圖為(wei) 發布會(hui) 現場。 孫睿 攝
青海省政府12日召開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係列首場新聞發布會(hui) ,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廳長王定邦表示,2020年青海省就業(ye) 扶貧工作全麵轉入鞏固提升階段,2016年至今,全省貧困勞動力就業(ye) 規模已達到17萬(wan) 人,人均年勞務收入超過6000元。
王定邦介紹,2018年以來,結合青海省實際,青海人社部門製定印發全省人社“1+3”三年扶貧行動方案,為(wei) 人社係統助力全省絕對貧困“清零”行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同時,堅持促進充分就業(ye) 與(yu) 提升就業(ye) 質量並重,出台若幹就業(ye) 扶貧政策,擴大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ye) 規模,增加貧困勞動力就業(ye) 收入。人社係統會(hui) 同扶貧、發改、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多部門,從(cong) 拓寬就業(ye) 渠道、強化技能培訓、提升就業(ye) 服務、兌(dui) 現各類補貼等方麵打造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ye) 扶貧政策體(ti) 係,開展多形式的就業(ye) 幫扶活動,使貧困勞動力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實現縣域全覆蓋,各地就業(ye) 部門每年堅持開展具有青海省特色的“海西枸杞采摘”季節性就業(ye) 增收專(zhuan) 項行動,人均勞務收入約6000元,對全省農(nong) 牧民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形成了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我們(men) 從(cong) 精準定位、拓寬渠道、加強培訓、提升服務、兌(dui) 現補貼等方麵細化政策措施,使全省大中型集中安置區公共就業(ye) 服務站實現全覆蓋,安置區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能力、就業(ye) 意願和培訓需求調查實現全覆蓋,搬遷群眾(zhong) 技能培訓、就業(ye) 服務、失業(ye) 監測、勞動權益維護實現全覆蓋。”王定邦說,還與(yu) 江蘇人社廳簽訂《勞務協作協議》,超過千名貧困勞動力赴江蘇企業(ye) 實現就業(ye) ,“舌尖上的拉麵”“指尖上的青繡”等勞務品牌也成為(wei) 青海就業(ye) 創業(ye) 新“名片”。
王定邦表示,就業(ye) 扶貧幫助青海全省貧困勞動力更新就業(ye) 觀念、拓寬就業(ye) 渠道、增加勞務收入,有力鞏固了脫貧增收的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搭建共享平台 打造貧困地區基層一線“人才磁場”
青海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姚靜婷12日表示,近年來,青海通過柔性、短期服務形式,引導優秀人才到基層服務,建立穩定的人才引育平台,打造貧困地區基層一線“人才磁場”。[詳細] -
青海“藥農”致富記:戶均增收5000餘元
“2011年,我家年收入僅兩萬元,不僅要供子女上學,還要贍養生病臥床的父母,因而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趙軍財一家生活拮據,六口人生活起居全擠在一間土坯房中。[詳細] -
青海省班瑪縣的“三色”蛻變
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隨著脫貧攻堅與“三色班瑪”建設,貧困縣找到了發展新路子,過上了脫貧新生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