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宗措村:產業發展忙 脫貧奔小康
從(cong) 西藏日喀則市區出發,車行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翻過海拔4500米的衝(chong) 拉山,再行駛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定日縣尼轄鄉(xiang) 宗措村到了。
一排排羊舍裏,成群的崗巴羊長得壯實。正在忙活的村民,臉上洋溢著笑容。
“以前這裏是個(ge) 純農(nong) 業(ye) 村,也是全鄉(xiang) 最窮的村。”宗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索朗告訴記者,宗措村平均海拔4380米,常年幹旱缺水,秋冬季節風沙肆虐,交通閉塞加上自然條件惡劣,外出務工的村民多,留在村裏的群眾(zhong) 如何脫貧致富一度是個(ge) 難題。
改變,源自一年前那場謀劃致富之路的村民大會(hui) 。2019年藏曆新年剛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在前期細致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召開村民大會(hui) ,討論成立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養(yang) 殖有名的崗巴羊。
“村民們(men) 你一言我一語,顧慮不少,有的擔心養(yang) 了賣不出去,有的擔心入股資金不夠。”當時的場景,索朗印象很深。
會(hui) 後,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登門入戶,一對一給村民講解,分析收入效益,提出有操作性的方案。最終,村民們(men) 一致同意成立養(yang) 殖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僅(jin) 一年,宗措村的養(yang) 羊數量就從(cong) 444隻發展到了4000隻,淨資產(chan) 從(cong) 66萬(wan) 元增加到240萬(wan) 元,淨收入達到73萬(wan) 元。
62歲的次仁紮西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說:“我現在給合作社養(yang) 羊,女兒(er) 也在合作社打散工,全家一年光從(cong) 合作社就能掙3萬(wan) 多元。”
像次仁紮西一樣,宗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在合作社裏上了崗。2019年底,全村19戶、5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50元。
看到合作社越辦越紅火,很多村民把自家的羊也送來入股。見到記者時,41歲的尼瑪次仁正在山腳下放羊,“以前自己養(yang) 羊,數量少,成活率也低。現在加入合作社,放的還是自家的羊,不僅(jin) 有工資,還能分紅。”
索朗介紹,因為(wei) 合作社起步不久,今年計劃拿出純收入的10%用於(yu) 後續發展,其他90%按照群眾(zhong) 入股比例進行分紅,“上半年分紅20萬(wan) 元,年底每戶平均分紅估計有1萬(wan) 元左右。”
40歲的瓊達獨自帶著兩(liang) 個(ge) 孩子。合作社成立前,她一直在外務工,女兒(er) 在寄宿學校念書(shu) ,兒(er) 子由親(qin) 戚幫著帶。如今,她在家門口就有收入,“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工作,去年從(cong) 合作社掙了兩(liang) 萬(wan) 多元,家裏的經濟壓力小了很多。”
尼轄鄉(xiang) 幹部索朗加措告訴記者,宗措村崗巴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後,不僅(jin) 解決(jue) 了18名村民的長期就業(ye) ,短期用工平均每天還能解決(jue) 45戶村民就業(ye) ,“通過牲畜托養(yang) 、資金或勞動力入股等方式,村裏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中低收入村民都參與(yu) 到了產(chan) 業(ye) 發展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鄉村美 產業強 群眾富
墨竹工卡,藏語意為“墨竹思金”神往的中間白地,素有“天邊之鄉”的美稱。自脫貧攻堅戰全麵打響以來,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詳細] -
“點對點”精準幫扶結出產業碩果
說到西藏拉薩市尼木縣,首先想到的就是“尼木三絕”,但也有不少當地人打趣說應該是“三差”——“自然條件差、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稟賦不足”。目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期。[詳細] -
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助力脫貧攻堅
11月8日晚,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第八季在拉薩圓滿收官。作為西藏文化旅遊的靚麗名片,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已在西藏盛放了8個年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