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青海電商扶貧:農村“土貨”搭銷售“快車”達天下

發布時間:2020-11-18 15:1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電商扶貧:農(nong) 村“土貨”搭銷售“快車”達天下
圖為(wei) 電商企業(ye) 到前河鄉(xiang) 甘家川村村民家門口收“土貨”。 石延壽 攝

  “電商老板來收購土雞和牛羊,我家賣了100隻土雞、3隻羊,每隻羊比平時多收入200多元,每隻雞多收入20元……”看著辛辛苦苦喂養(yang) 的雞和羊賣上了好價(jia) 錢,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前河鄉(xiang) 甘家川村村民白迎春花,心裏樂(le) 開了花。

  甘家川村曾是民和縣前河鄉(xiang) 的一個(ge) 以土族為(wei) 主的貧困村,全村143戶578人,其中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57人。“第一書(shu) 記”陳春玲和村民同甘苦,甘家川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白迎春花一家是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一戶。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扶持下,他們(men) 住進了新家園,在產(chan) 業(ye) 扶貧政策扶持下,建起家庭牧場,喂養(yang) 30餘(yu) 隻羊、700餘(yu) 隻雞,家庭養(yang) 殖業(ye) 讓他們(men) 走上脫貧致富路。

  依托豐(feng) 富的玉米秸稈草料,甘家川村民發展養(yang) 殖業(ye) 並不難,但問題是如何讓育肥出欄的畜禽變成錢。

  大家夥(huo) 的難心事,也是“第一書(shu) 記”陳春玲的上心事。

  陳春玲通過自己的渠道,幫助村民銷售蜂蜜、大蒜、土雞。但畢竟數量有限,她想到了電商,想到了消費扶貧。

  今年,她主動找到民和電商服務中心主任甘萬(wan) 旺,對接電商平台帶動貧困戶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事宜,並得到電商企業(ye) 的積極回應。

  幾天前,“阿牛哥”電商企業(ye) 負責人張學榮便來到前河鄉(xiang) 收購村民出欄的羊和土雞。

  白迎春花笑著說,前段時間賣出的土雞每隻120元,今天陳書(shu) 記帶來的電商老板每隻土雞給了140元的價(jia) 格,今天共賣出了100隻,收入14000元,比原來賣的多收入了2000元。

  陳春玲介紹,這次電商企業(ye) 以消費扶貧的方式收購貧困戶的羊和土雞,給出的收購價(jia) 格自然高於(yu) 當地市場價(jia) 格。

  據悉,近年來,民和縣積極打造“黨(dang) 建+電商+扶貧”模式,電商消費扶貧紮實有效,民和縣20多種農(nong) 特產(chan) 品通過電商渠道銷往全國各地,還培育了十餘(yu) 種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累計完成”工業(ye) 品下鄉(xiang) ”90萬(wan) 單、1.2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31萬(wan) 單、4300萬(wan) 元。

  而通過實施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目前已給300餘(yu)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增收120萬(wan) 元,電商消費扶貧成效日益顯現。

  民和縣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地將全力推動東(dong) 西部協作和援青消費扶貧,全力拓展農(nong) 畜產(chan) 品銷售途徑,大力開展民和特色優(you) 勢產(chan) 品品牌培育行動,力爭(zheng) 將全縣牛羊肉、馬鈴薯、蘋果、中藥材等,實現品牌化、標準化、電商化,確保電商在農(nong) 民增收、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