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莓成了山溝裏的“嗨生意”
一線故事
聲浪、喊麥、水上世界、空中飛人……這些時尚元素,竟能在達州市大竹縣一個(ge) 山溝溝裏找到。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ti) “百縣千村行”采訪組進入大竹縣烏(wu) 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nei) 五彩繽紛的遊樂(le) 設施吸引。
這還是農(nong) 業(ye) 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這裏是基地業(ye) 主李連君的家鄉(xiang) ,也是他的“藍莓王國”。
“租地”5年竟有兩(liang) 年撂荒
投資家鄉(xiang) 出於(yu) 情結。
烏(wu) 木村是烏(wu) 木水庫的移民村,全村移民719人中就有貧困戶119人。
2015年,李連君回到烏(wu) 木村,從(cong) 煤礦行業(ye) 轉型做農(nong) 業(ye) 。他先和朋友合夥(huo) 成立農(nong) 業(ye) 公司,又以500元每畝(mu) 的單價(jia) ,流轉土地1000餘(yu) 畝(mu) 。
地租到手裏,種什麽(me) ?
了解到藍莓經濟價(jia) 值高,李連君產(chan) 生種藍莓的想法。於(yu) 是,他到全國各地藍莓基地考察,拜訪相關(guan) 專(zhuan) 家。
兩(liang) 年來,他沒閑著,地卻閑著。千畝(mu) 地荒在那兒(er) 雜草叢(cong) 生,村民不解:別的老板巴不得今天種下去,明天就采收回本,李連君卻慢慢騰騰。他在等啥?“等的就是雜草叢(cong) 生!”李連君說,種藍莓,土壤是關(guan) 鍵,荒兩(liang) 年是等對土壤進行徹底改良。
最終,2017年,李連君種下了從(cong) 某科技公司引進的藍莓品種,成立藍莓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烏(wu) 木村分別以移民後扶資金140萬(wan) 元、集體(ti) 資金50萬(wan) 元入股藍莓專(zhuan) 合社。
農(nong) 旅融合做起“嗨生意”
但是,藍莓種植並沒有想象的那麽(me) 順利。
李連君算過,藍莓地的酸堿值改造,加上種苗、滴管設備和人工費等,前期投入達4000多萬(wan) 元。
而且果苗種下去,三四年才到豐(feng) 產(chan) 期。投入大、等待期長。李連君想,光搞農(nong) 業(ye) 肯定不行。“租了那麽(me) 多地,那麽(me) 多貧困戶跟著我走,得想法鞏固好脫貧成果!”
“做企業(ye) 不進則退!”於(yu) 是,李連君走起農(nong) 旅融合的路子,搞起農(nong) 家樂(le) 和水上樂(le) 園。去年夏天,他花30多萬(wan) 元做廣告,在周邊區縣住宅電梯等處宣傳(chuan) 。一時間,烏(wu) 木村的水上樂(le) 園在川東(dong) 北名聲大噪,成為(wei) 夏日遊玩新去處。
今年受疫情和雨水影響,旺季六七月都虧(kui) 損。李連君又想辦法請專(zhuan) 業(ye) 人員策劃,搞起了音樂(le) 節。音樂(le) 節、空中飛人表演、喊麥……什麽(me) 新潮就加入什麽(me) 。一個(ge) 夏天過去,公司逆風翻盤:藍莓銷售收入300多萬(wan) 元,水上樂(le) 園營收超過300萬(wan) 元。
60歲村民黃守明以前做泥瓦匠。現在,他每年土地流轉收入有1200元,再加上在水上樂(le) 園務工每月1800元工資、妻子開便利店的收入,“比以前掙得多!”黃守明說。
最近,李連君又有新動作,邀請專(zhuan) 家來基地,重新設計、打造園區景點。“但是,應該是農(nong) 業(ye) 帶動旅遊,不是旅遊帶動農(nong) 業(ye) 。”李連君說,公司最終的走向,是把農(nong) 業(ye) 做大做強,形成一個(ge) 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荒山溝裏建起農業園,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鎮芒達鄉佐巴村群眾在家門口就了業
“這是昌都市支持發展的扶貧產業,農業園總占地麵積400畝,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項目包括二代節能溫室21棟及化驗檢測室、培訓學校等;二期建設內容包括二代節能溫室26棟及附屬配套工程。”[詳細] -
走出山溝、走出貧困:隆子縣“菜籃子”托起致富夢
在一些偏遠地區,如果沒有自身強大的意誌和外界一定的幫助,很難徹底走出貧困的泥淖。[詳細] -
西藏那曲比如縣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見聞:搬出山溝邁上致富路
“十三五”時期,比如縣計劃在城東、城西、南岸、布曲河4個搬遷點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627戶2618人,其中,南岸新區易地扶貧搬遷點安置269戶995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