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達孜區金麥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企業(ye) 玉汝於(yu) 成,實力由弱到強。2016年3月30日,次仁曲珍與(yu) 丈夫用多年的積蓄投資注冊(ce) 成立了金麥穗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本著“無公害種植”的發展思路,就近租賃了23畝(mu) 荒地和9畝(mu) 廢棄溫棚。他們(men) 對租來的地開始翻挖、除草、修棚、選苗、播種、栽培、施肥、澆水、控溫……大白菜、大蔥、西紅柿、茄子、南瓜、黃瓜、辣椒等蔬菜首種成功、實現豐(feng) 收。公司邊種植邊積累經驗,逐漸掌握了一套先進的種植技術,並於(yu) 2016年12月19日,成立了西藏拉薩市達孜區麥之穗農(nong) 業(ye) 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短短幾年來,企業(ye) 不斷發展壯大,土地流轉擴大到了7800畝(mu) ,溫室大棚也增加到了98棟,已成為(wei) 一家集蔬菜種植、銷售和飼草種植、初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化農(nong) 業(ye) 種植企業(ye) ,產(chan) 品銷售已覆蓋拉薩市區、達孜區、墨竹工卡縣等市場。
改變的是公司的規模,而不變的是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就業(ye) 增收的創業(ye) 初心。“目前,我們(men) 公司共流轉土地4300餘(yu) 畝(mu) ,有溫室大棚90餘(yu) 棟,吸納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就業(ye) 92人,其中包括6名大學生,培養(yang) 了28名技術骨幹,員工月收入均達到3000元以上。”達孜區金麥穗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高峰介紹說。
此外,在黨(dang) 組織的帶領下,公司除吸引周邊農(nong) 民參與(yu) 蔬菜、飼草種植外,還利用農(nong) 閑時間把當地閑散勞動力組織起來,參與(yu) 當地工程建設、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等,切實拓寬農(nong) 牧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共同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自公司成立以來,先後獲得2017年度達孜區目標績效考核“脫貧攻堅突出貢獻企業(ye) ”榮譽稱號;2017年度達孜區“愛心企業(ye) (合作社)和殘疾人聯合會(hui) 慈善合作單位”;2017年度“西藏自治區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先進單位”;2018—2020年度“拉薩市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龍頭企業(ye) ”;2018年度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奉獻獎;2018年度拉薩市“脫貧攻堅優(you) 秀合作社成效顯著先進單位”;2018年度達孜區目標績效考核“脫貧攻堅民營企業(ye) 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農牧民不離鄉不離土 實現就業增收
“我現在除了‘五險一金’,每月都能拿到5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工資。”日前,記者來到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的一家生物科技企業,走上就業崗位的農牧民在此忙碌不止。[詳細] -
有技能 好就業
近年來,西藏山南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加大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了農牧民群眾的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詳細]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推行“二三四”工作法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以促進群眾就業為突破口,采取“二三四”工作法,堅持把“外部輸血”轉變為“自身造血”,多措並舉激活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的積極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