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那曲聶榮縣以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發布時間:2021-01-18 10:55:00來源: 西藏日報

   “立足當地資源,通過扶持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實現就地脫貧。”西藏那曲聶榮縣嘎確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縣牧場土地、草場和牲畜資源為(wei) 依托,整合全縣合作組織資源,逐步輻射帶動全縣合作組織,並帶動全縣貧困戶增收致富。

   合作社以發展畜產(chan) 品加工銷售業(ye) 為(wei) 主、多種經營為(wei) 輔,不斷發展壯大,逐步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組織+牧戶+培訓基地+科研基地”“五合一”的發展路子。2016年至2019 年期間,嘎確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收入達到893645.51元,幫助群眾(zhong) 創收185萬(wan) 元。

   近年來,針對聶榮縣貧困人口較多、群眾(zhong) 增收技能和意識欠缺的實際,聶榮縣將發展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與(yu) 扶貧有機結合,先後整合資金3371.54萬(wan) 元,在縣牧場建設了安居房、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犛牛育肥基地、奶製品加工銷售點等設施,將縣牧場建設成為(wei) 扶貧基地。盤活用好縣牧場草畜資源,按照政府借草借畜、群眾(zhong) 勞動入股的發展思路,將縣牧場的3.78萬(wan) 畝(mu) 可利用草場和244頭犛牛無償(chang) 借給合作組織的貧困戶,明確提出了3年實現脫貧的目標要求,3年後在原借畜基數上新增的牲畜按照7∶3的比例進行分配,將七成的新增牲畜分給成員,剩餘(yu) 三成牲畜留在扶貧基地作為(wei) 下一批扶貧對象的扶持資本。通過“扶貧基地+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雙驅動”模式,實現扶貧困、促增收。

   為(wei) 確保牧戶安心立業(ye) ,在扶貧基地建造了15套安居房,並出資34萬(wan) 元購買(mai) 和配置了床具、廚具、冰箱、電視等生活用品,免費提供給牧民使用。安排3名縣畜牧獸(shou) 防專(zhuan) 技人員長駐縣牧場,開展牲畜疫病防控技術服務和指導工作。為(wei) 確保合作組織的生產(chan) 效益,專(zhuan) 門為(wei) 合作組織配置了畜產(chan) 品加工設備、冷藏車、運輸車、“聶”牌包裝盒等,並投資160餘(yu) 萬(wan) 元在那曲鎮建立了聶榮縣特色畜產(chan) 品加工銷售點,在聶榮縣駐拉薩辦事處設立了畜產(chan) 品展銷櫃台,組織牧民參加羌塘恰青賽馬旅遊藝術節、市縣畜產(chan) 品展銷會(hui) 等活動,出售牲畜和畜產(chan) 品,提高畜產(chan) 品商品率,增加現金收入。

   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聶榮縣抓住國家加大對牧業(ye) 投入力度的有利時機,在縣牧場實施了犛牛育肥基地、科技富民強縣工程、“金犛牛”科技示範工程和“查吾拉牛”擴繁場等項目,充分利用自治區農(nong) 科院對口幫扶的寶貴機遇,在合作組織應用了以畜種改良、同期發情、人工授精、科學補飼、疫病防治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現代牧業(ye) 實用技術;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專(zhuan) 家向群眾(zhong) 講解科學養(yang) 畜知識,傳(chuan) 授現代牧業(ye) 技術,現場指導牧業(ye) 生產(chan) ,加快了牧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提高了牧民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發展牧業(ye) 的能力和水平,促進了畜牧業(ye) 增產(chan) 增效;通過采取改良、疫病防治、補飼和保溫等措施,降低了牲畜死亡率,每頭母牛年均產(chan) 奶量達到365斤左右。

   同時,為(wei) 深入推進合作組織規範化建設,聶榮縣選派縣、鄉(xiang) 幹部蹲點指導,幫助合作組織成立了理事會(hui) 、監事會(hui) 等組織機構,製定了相關(guan) 規章製度,建立健全了責任分工、財務管理、勞動生產(chan) 、勞動工分記分、紅利分配、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等製度,有效促進了合作組織的規範化、科學化運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