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昌都市“三農”工作綜述:民富產業旺 沃野滿目新

發布時間:2021-06-22 10:29: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芒康縣納西鄉(xiang) 加達村新貌。 記者 桑鄧旺姆 攝


圖為(wei) 芒康葡萄迎來豐(feng) 收。 記者 桑鄧旺姆 攝

  夏雨紛紛,走過鄉(xiang) 間地頭,一片片用綠色描繪的美景映入眼簾,枝頭萌發新芽,風來清爽舒適,三江並流、怒江峽穀、天堂花都……種種美景讓遊客流連忘返。

  農(nong) 業(ye) 更強、農(nong) 村更美、農(nong) 民更富,“三農(nong) ”發展畫卷精彩連連。

  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昌都市深化農(nong) 牧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積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麵深化農(nong) 村改革,抓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拓展農(nong) 村就業(ye) 空間和農(nong) 牧民增收渠道,紮實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三農(nong) ”工作交出滿是亮點的成績單:“十三五”以來,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長14.6%,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值年均增長6.7%,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3%,累計解決(jue) 了35萬(wan) 農(nong) 牧民飲水安全問題;2020年,全市農(nong) 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41元。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鄉(xiang) 村優(you) 美、農(nong) 民安康……一幅綠水青山的美好畫卷在藏東(dong) 大地鋪展開來。

  以產(chan) 業(ye) 打造特色品牌

  2020年10月,旺秋一家特別忙。葡萄熟了,忙著采摘。隨後需清洗晾幹、密封裝罐……雖然累,卻很甜蜜。

  作為(wei) 芒康縣納西鄉(xiang) 納西村眾(zhong) 多葡萄種植戶之一,旺秋家栽種了2.8畝(mu) 葡萄。近年來,通過栽種葡萄釀製葡萄酒,年均增收近2萬(wan) 元,實現了增收致富。

  自2013年起,芒康縣納西鄉(xiang) 、木許鄉(xiang) 、曲孜卡鄉(xiang) 等沿江鄉(xiang) 鎮,陸續被當地政府納入到連片葡萄種植工作中,以培育品牌為(wei) 抓手,以提質增效為(wei) 核心,培育和發展了芒康葡萄係列品牌,芒康縣龍頭企業(ye) 公司數量逐漸擴大,“達美擁”“藏紅甘露”等成為(wei) 了區內(nei) 外頗有名氣的葡萄酒品牌。

  葡萄酒品牌的成功打響,是昌都市農(nong) 業(ye) 現代化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規模化種植基地143個(ge) ,基地種植規模達6.33萬(wan) 畝(mu) 。全市規模化養(yang) 殖基地25個(ge) ,養(yang) 殖規模4.1萬(wan) (頭、隻、羽)。自2017年3月土地(耕地)確權工作全麵啟動以來,昌都市共完成土地(耕地)確權頒證麵積127萬(wan) 餘(yu) 畝(mu) ,發放土地確權證8.5584萬(wan) 本,完成率100%。

  圍繞“五大養(yang) 殖基地”和“七大種植基地”產(chan) 業(ye) 布局,全市已建成產(chan) 業(ye) 項目共計851個(ge) 。2020年,產(chan) 業(ye) 項目總收益2.49億(yi) 元,帶動14.66萬(wan) 人增收。全市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同比增長10%,實現產(chan) 值36320萬(wan) 元。

  類烏(wu) 齊犛牛、阿旺綿羊、八宿蕎麥、察雅黑青稞……昌都市成功打造出一大批特色產(chan) 業(ye) 品牌,激發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活力。

  以生態帶動綠色發展

  依山傍水,一排排嶄新的休閑帳篷錯落有致;田間地頭,一片片充滿生機的綠草紅花交相輝映;走進鄉(xiang) 村,一幅幅詩情畫意的景色令人陶醉。

  環境美了,村民的思想也靈活起來,紛紛在家門口開起農(nong) 家樂(le) ,腰包漸漸鼓了起來。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不僅(jin) 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

  2020年,全市完成衛生戶廁改造15030戶,完成率100.2%,累計完成戶廁改造39080戶,農(nong) 牧區衛生戶廁普及率達34.06%;截至2020年,共清理農(nong) 村生活垃圾5501噸。“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農(nong) 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等專(zhuan) 項行動,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nong) 村成為(wei) 生態宜居的美麗(li) 家園。

  今年5月31日,昌都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正式掛牌成立。為(wei) 全麵推進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021年計劃實施農(nong) 村戶廁改造1.45萬(wan) 戶,實施農(nong) 房改造5596戶,實施12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示範村建設,實施鞏固拓展提升項目162個(ge) 。

  在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同步推進。昌都市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公共服務聚焦在農(nong) 村,全麵發展教育、醫療、文化、體(ti) 育等事業(ye) ,不斷提升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年來,經過不斷的整治發展,全市農(nong) 村村容村貌越來越美,老百姓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以政策擴大增收範圍

  昌都市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強勁的內(nei) 生動力。

  背水、曬鹽、收成、售賣,這是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鹽民的日常生活,由此形成的連片鹽田成為(wei) 眾(zhong) 多遊客的“打卡”地。近年來,隨著旅遊業(ye) 的蓬勃發展,“鹽田姑娘”通過專(zhuan) 業(ye) 培訓搖身一變成為(wei) 能說會(hui) 道的導遊,鹽田的曆史、鹽民生活的變遷,正從(cong) 她們(men) 口中講述給越來越多的人。

  新時代對“三農(nong) ”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來,昌都市緊緊圍繞“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牧區發展”主題,以集中培訓、下鄉(xiang) 指導等方式,在11個(ge) 縣區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通過一門手藝實現致富增收,更造就出一支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愛農(nong) 民的“三農(nong) ”工作隊伍。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穩崗就業(ye) 成為(wei) 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一環。昌都市大力開發“門口”就業(ye) 崗位,2016年至2019年,累計培訓貧困人口5.58萬(wan) 人,實現轉移就業(ye) 3.45萬(wan) 人。

  以藍天聖潔公司為(wei) 平台,昌都市開展了一係列消費扶貧活動:對11個(ge) 縣區農(nong) 畜產(chan) 品質量過關(guan) 的企業(ye) ,簽訂長期戰略合作關(guan) 係,初步打通天津、福建、重慶扶貧消費市場,建立昌都京東(dong) 扶貧館電商渠道,等等。2020年,全市消費扶貧認定產(chan) 品245種,消費扶貧總金額達10540.3萬(wan) 元,持續鞏固提升了脫貧成果。

  如今的昌都,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三農(nong) ”工作也必將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