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如何保障糧食安全?怎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發布時間:2022-02-24 09:18:00來源: 新華社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日前發布。圍繞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耕地建設保護、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等熱點話題,23日,中央農(nong) 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有關(guan) 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做了全麵解讀。

  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

  中央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介紹,我國糧食產(chan) 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在當前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重點是“三靠”:靠責任落實,今後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麵積、保產(chan) 量,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靠收益保障,將推動健全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機製,力爭(zheng) 做到政策保本、經營增效;靠基礎支撐,落實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堅決(jue) 抓住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要害,夯實糧食生產(chan) 物質基礎。

  唐仁健表示,目前我國糧食總量在保供給尤其保口糧方麵問題不大,但是大豆油料自給率比較低。下一步,將通過多油並舉(ju) 、多措並施,重點從(cong) 三方麵著力調整結構問題。

  一是積極恢複東(dong) 北地區的大豆麵積。完善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政策,支持東(dong) 北地區積極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對東(dong) 北一些地區進行“水改旱”,多種大豆。

  二是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目前,全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麵積已達到700多萬(wan) 畝(mu) ,種植模式和技術基本成熟。今年將加大推廣力度,並強化品種、農(nong) 機農(nong) 藝配套方麵的服務。

  三是積極發展油料生產(chan) 。大力發展油菜、花生和油茶,因地製宜發展向日葵、胡麻、芝麻等特色油料生產(chan) 。

  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舉(ju) 措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耕地建設保護方麵著墨較多,出台一係列“長牙齒”的硬舉(ju) 措。

  中央農(nong) 辦專(zhuan) 職副主任吳宏耀表示,歸納起來就是“保數量、提質量、管用途、挖潛力”:

  ——保數量,即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製線。要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落到具體(ti) 地塊。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shu) 。

  ——提質量。抓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抓黑土地保護、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的全程監管。今年將建設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麵積4億(yi) 畝(mu) ,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wan) 畝(mu) 。

  ——管用途。對耕地轉為(wei) 建設用地的要嚴(yan) 格限製,嚴(yan) 厲查處違規違法占用耕地從(cong) 事非農(nong) 建設的行為(wei) 。嚴(yan) 格管控耕地轉為(wei) 其他農(nong) 用地。對於(yu) 耕地種植用途,要嚴(yan) 格落實利用的優(you) 先序。

  ——挖潛力。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wei) 耕地,對於(yu) 一些具備開發條件的空閑地、廢棄地,可以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探索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提。”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劉煥鑫說,2021年麵對疫情災情考驗,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劉煥鑫介紹,去年以來,我國全麵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製,近70%的監測對象已消除風險;對脫貧攻堅期間的幫扶政策分類調整優(you) 化,出台33項銜接政策;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考核評估,銜接工作有序推進。

  劉煥鑫表示,下一步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重點在四方麵下功夫:完善監測幫扶機製,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強化重點區域幫扶,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實。

  “監測上更加準一些,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yan) 重困難的農(nong) 戶全部納入監測範圍。”劉煥鑫強調,對及時發現的苗頭問題,抓緊落實幫扶措施,要打通各部門監測平台數據壁壘,提高監測幫扶效率。

  堅持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民而建

  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載體(ti) 和抓手。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總結各地做法的基礎上,對鄉(xiang) 村建設的實施機製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劉煥鑫說,要堅持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wei) 重點,堅持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民而建,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nong) 民參與(yu) 。

  劉煥鑫表示,鄉(xiang) 村建設的一個(ge) 基本目標,就是改善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努力讓農(nong) 民就地逐步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目標和標準不要定得太高,重點是保證基本功能,解決(jue) 突出問題。

  “推進鄉(xiang) 村建設要充分尊重農(nong) 民意願。充分認識鄉(xiang) 村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把握好工作的時度效,堅持數量服從(cong) 質量、進度服從(cong) 實效,求好不求快。”劉煥鑫強調,不能盲目拆舊村、建新村,不能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要嚴(yan) 格規範村莊撤並。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