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高原農牧民“搬”向生活新天地

發布時間:2022-03-31 08:57:00來源: 新華社

   搬進新家的第一個(ge) 晚上,多吉占堆失眠了。

   這座新房子符合多吉占堆夢想中對於(yu) 家的所有標準:修到門口的柏油馬路,寬敞亮堂的客廳和臥室,畫滿了藏式壁畫的牆壁……這和他過去居住的環境,有著天壤之別。

   今年45歲的村民多吉占堆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甲措鄉(xiang) ,這裏的海拔4050米,雅魯藏布江的支流湘河就流經他家門口。多吉占堆家裏有7口人,擠在一座空間狹小的老房子裏。他的臥室隻有不到3平方米,放下一張木床後,就隻剩下僅(jin) 能一個(ge) 人通過的走道。平時他就和妻子擠在這張床上睡覺,要是碰上孩子們(men) 放假回家,這個(ge) 逼仄的臥室就要容下4個(ge) 人睡覺。

   多吉占堆也想過擴建,但是甲措鄉(xiang) 地處大山,沒有更多的土地供他改建,改善居住環境的計劃也就一直被擱置。在甲措鄉(xiang) ,大部分村民都和多吉占堆一樣,住在依山而建的土木結構的房子裏,想要擴建但找不到更多空間。

   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建設,讓多吉占堆有了提升居住環境的機會(hui) 。為(wei) 了改善湘河灌區和新開墾土地的灌溉條件,滿足下遊區域城市和工業(ye) 用水以及發電需求,當地決(jue) 定在甲措鄉(xiang) 修建一個(ge) 水利樞紐,這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附近的133戶農(nong) 牧民需要搬遷。

   “我們(men) 按照房屋麵積對搬遷群眾(zhong) 予以現金補償(chang) ,並在距離縣城更近的卡孜鄉(xiang) 規劃一個(ge) 新村,讓他們(men) 在此集中建房。”南木林縣水利局副局長旦增占堆說。


圖為(wei) 搬遷新村一角。 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走進位於(yu) 卡孜鄉(xiang) 的搬遷新村,嶄新的藏式民居鱗次櫛比,柏油馬路一直延伸到村裏。多吉占堆告訴記者,拆舊房子的補償(chang) 款和建新房子的費用基本持平。雖然要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xiang) 故土,內(nei) 心有些不舍得,但是想到可以住進夢寐以求的新房子,他又感覺很期待。

   同樣憧憬未來生活的,還有來自甲措鄉(xiang) 加熱村的村民次旺堅參。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忙著將新買(mai) 的家具從(cong) 貨車上搬到家裏。

   次旺堅參和家人在日喀則市的家具市場轉了幾天,購置木床、衣櫃等家具總共花了3萬(wan) 多元。“搬過來之後,我最開心的就是小孩上幼兒(er) 園方便多了,過去要花半個(ge) 多小時騎電動車接送,現在家門口就有幼兒(er) 園。”次旺堅參說。


次旺堅參正往新家搬家具。 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卡孜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彭華告訴記者,為(wei) 了照顧農(nong) 牧民的生產(chan) 需求,當地不僅(jin) 按照人均2畝(mu) 的標準劃撥耕地,還專(zhuan) 門空出一片區域用於(yu) 圈養(yang) 牲畜,將來村裏還會(hui) 新建衛生院、活動室等場所,盡可能滿足搬遷群眾(zhong) 的各項生活需求。

   3月28日是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多吉占堆特意選在這一天搬新家。“西藏人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切都離不開黨(dang) 的好政策,我相信未來的生活會(hui) 更美好。”多吉占堆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