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青藏高原上的車厘子熟了

發布時間:2022-06-17 08:30:00來源: 新華社

   初夏時節,走進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吞彌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溫室大棚,紅如瑪瑙的車厘子果實綴滿枝頭,空氣中處處彌漫著清新的果香。摘下一顆飽滿透亮的車厘子,一口咬下後汁水四溢,香甜的口感溢滿唇齒之間。

   在溫室大棚裏的車厘子。旦增努布 攝

   “這裏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車厘子可以得到充分光合作用,再加上我們(men) 施肥主要以羊糞為(wei) 主,有機質含量高,種出來的車厘子口感很好,價(jia) 格也賣得更高。”德吉是園區車厘子基地的負責人,她在大學期間所學專(zhuan) 業(ye) 是林學,便被派到園區擔任技術指導,開始和車厘子結下“不解之緣”。

   尼木縣的自然條件較差、資源稟賦不足,當地老百姓過去隻能種植青稞等傳(chuan) 統農(nong) 作物。為(wei) 了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2018年10月,當地政府聯合北京援藏工作隊引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開始種植車厘子、西紅柿、青椒等果蔬,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

   吞彌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旦增努布 攝

   車厘子味美,但“伺候”起來難,它對溫度、光照、水分和土壤都十分挑剔,溫度高了枝葉容易打蔫,溫度低了根係生長又變得很慢。

   在高海拔地區種植車厘子難度不小,德吉隻能和當地村民一起不斷摸索。有一次,她想試驗一種新的農(nong) 藥,結果完全不被吸收,在枝葉留下白色粉末的殘留,她趕緊用清水衝(chong) 刷。那天晚上德吉還因為(wei) 擔心用藥不當,整宿都沒有睡著。


德吉在溫室大棚裏修剪車厘子樹。 旦增努布 攝

   為(wei) 了掌握種植技術,她在大棚裏一“泡”就是一整天,也經常請教專(zhuan) 家,或者通過網絡、書(shu) 籍自學摸索經驗。後來,德吉基本摸清了車厘子休眠規律、花期、病蟲害防治等“性格”,並且一一記錄在她的工作手冊(ce) 上。2020年,園區的車厘子首次掛果,成活率達到了85%,當年便實現產(chan) 值19.4萬(wan) 元。

   “目前園區的車厘子樹有6000多株,種植麵積達到104畝(mu) ,已經成為(wei) 村民們(men) 的‘致富果’。”德吉說,車厘子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壯大了村集體(ti) 收入,還帶動周邊20餘(yu) 戶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

   今年47歲的尼木鄉(xiang) 聶玉村村民衝(chong) 多拉姆已經在園區務工三年多,頭腦靈活的她如今基本掌握了車厘子的種植技術,可以熟練地開展授粉、施肥、剪枝等工作,“在園區工作每月不僅(jin) 有3000多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學到了技術,接下來我也打算承包一個(ge) 大棚種植車厘子。”衝(chong) 多拉姆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