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牛羊肥壯 田間麥浪飄香——西藏農牧業發展亮點掃描
圖為(wei) 日喀則市農(nong) 牧業(ye) 科學研究推廣中心農(nong) 藝師德吉央宗(右二)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講解雜株雜草防治技術及辨別方法。 記者 紮西頓珠 攝
時下正是桃李芬芳、瓜果飄香的季節。羅布來到工作地——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開始為(wei) 黃瓜、聖女果等作物整枝摘葉。看著園區裏的果蔬長勢喜人,羅布感歎:“真沒想到在海拔4000多米的阿裏也能吃到自己種的水果和蔬菜。”
蔬菜長勢良好、水果種類豐(feng) 富、畜產(chan) 品產(chan) 量提高……這些都得益於(yu) 農(nong) 牧業(ye) 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農(nong) 牧業(ye) 科技創新力度,促進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牧業(ye) 向現代農(nong) 牧業(ye) 轉變,一大批農(nong) 牧業(ye) 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得到推廣和應用,有力支撐了西藏糧食有效供給、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民增收致富。
為(wei) 青稞產(chan) 量強基礎
入夏,田地裏的青稞長出了沉甸甸的麥穗,微風拂過,麥香四溢。江孜縣努堆村村民巴加指著眼前的青稞田告訴記者:“看這青稞的長勢,估計今年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
青稞是西藏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農(nong) 牧民增產(chan) 增收的重要途徑。為(wei) 有力推動青稞生產(chan) ,保障糧食安全,西藏圍繞青稞增產(chan) 關(guan) 鍵技術問題,選育推廣了一批高產(chan) 優(you) 質新品種,實現青稞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西藏在白朗縣建立青稞新品係“13-5171-7”核心種子示範田7000畝(mu) 、推廣輻射麵積3萬(wan) 畝(mu) 、繁育原良種1750噸。在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全國非主要農(nong) 作物品種清單中,自治區農(nong) 科院選育的“藏青20”“藏青17”“藏青3000”3個(ge) 青稞品種成功獲得新品種登記,在進行大麵積示範推廣後,有望推動青稞畝(mu) 產(chan) 平均提高10%以上。
青稞增產(chan) 和良種選育是西藏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西藏在糧食主產(chan) 區建立耕地質量提升保障核心區,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和質量等級;優(you) 先在糧食主產(chan) 區建成一批高標準農(nong) 田;培肥地力實現藏糧於(yu) 地,為(wei) 糧食特別是青稞穩產(chan) 增產(chan) 奠定基礎……數據顯示,2021年,西藏糧食產(chan) 量達106.5萬(wan) 噸,再創曆史新高,連續7年穩定在100萬(wan) 噸以上;糧食播種麵積280.8萬(wan) 畝(mu) ,比上年增加了7.33萬(wan) 畝(mu) ,增長2.61%;糧食作物單產(chan) 達379.2公斤/畝(mu) ,比上年增加3公斤,增長0.8%。
為(wei) 果蔬業(ye) 發展添動力
走進日喀則市白朗縣中農(nong) 聖域公司生態園,一座座寬敞的陽光棚內(nei) 種植了西瓜、甜瓜、西紅柿等各種瓜果蔬菜。在不遠處,智能溫室大棚環境監控係統持續監測著整個(ge) 大棚內(nei) 農(nong) 作物生長情況。
近年來,白朗縣中農(nong) 聖域公司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產(chan) 業(ye) 化經營、品牌化營銷,先後建設第七代冬暖式大棚128棟,玻璃連棟溫室達4.27萬(wan) 平方米,成為(wei) 日喀則市首屈一指的集技術創新研究、成果展示展銷、生態休閑旅遊於(yu) 一體(ti) 的大型田園綜合體(ti) 。目前,已種植果蔬七八十種,做到了“四季有花、月月有果、天天有菜”,並成功申報為(wei)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智能溫室大棚環境監控係統、先進的水霧栽培技術……一大批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使西藏更多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加快轉化,也讓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同享新時代新科技發展成果。
據介紹,2021年,白朗縣蔬菜種植麵積達1.66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近2億(yi) 元;白朗縣7000多農(nong) 戶中,有3200多戶1.8萬(wan) 人從(cong) 事蔬菜生產(chan) ,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279元增加到2020年的12800元,蔬菜產(chan) 業(ye) 為(wei) 當地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支撐。
為(wei) 畜牧業(ye) 發展添活力
位於(yu) 那曲市嘉黎縣的西藏娘亞(ya) 犛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yu) 2015年,該公司依托娘亞(ya) 犛牛的良種優(you) 勢,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戶”模式,積極推進“一鄉(xiang) 一社”“一村一合”畜產(chan) 品經營戰略,通過肉奶收購,畜產(chan) 品加工銷售,提升娘亞(ya) 犛牛知名度,帶動鄉(xiang) 村就業(ye) 與(yu) 致富。
為(wei) 更好壯大犛牛產(chan) 業(ye) ,讓娘亞(ya) 犛牛成為(wei) 帶動嘉黎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動力,西藏娘亞(ya) 犛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通過申報地理標誌、保護區、建立農(nong) 畜產(chan) 品展銷中心等方式,不斷提升娘亞(ya) 畜產(chan) 品在區內(nei) 外的品牌知名度、競爭(zheng) 力。同時,積極與(yu) 自治區農(nong) 科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西藏農(nong) 牧學院動科院等科研院所進行深度合作,建立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娘亞(ya) 犛牛研究開發體(ti) 係。
“目前,我們(men) 養(yang) 殖的犛牛可在4至5歲時出欄,生長周期大大縮短,原種場90%的母畜基本可以實現‘一年一胎’,優(you) 質奶牛一次擠奶量可達6.8斤。”該公司負責人歐傑次仁告訴記者。
依靠產(chan) 業(ye) 化發展和科技支撐,西藏不斷推進傳(chuan) 統畜牧業(ye) 向現代畜牧業(ye) 轉型,畜牧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穩步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區牲畜存欄1692.52萬(wan) 頭(隻、匹),良種率達到40.8%,肉奶產(chan) 量達81.07萬(wan) 噸,較2015年增加了25.2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全國鄉村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20日,全國鄉村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自治區副主席堅參出席西藏分會場會議,並安排部署我區鄉村建設相關工作。[詳細] -
林芝市努力實現水行政執法全麵突破
進一步提升林芝市水利係統執法人員規範行政執法能力,林芝市水利局還常態化組織全市水利係統開展行政執法培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