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林:河畔綠洲美如畫
圖為(wei) 綠樹掩映的波林村。(無人機照片) 記者 洛桑旦增 攝
從(cong) 阿裏劄達縣城出發,沿著河穀朝古格王國遺址下行十餘(yu) 公裏,來到托林鎮波林村時,忽見上千株二三十米高的楊樹成排矗立,護衛著掩映其間的屋舍農(nong) 田。
在這個(ge) 以種樹和環保聞名的小村裏,生態文明建設不僅(jin) 是一種習(xi) 慣,更是一種傳(chuan) 統,婦孺皆知、世代相傳(chuan) ,在象泉河畔亙(gen) 古不息的風沙中,依然打造出了一片宜居怡人的河畔綠洲。
此生不渝種樹夢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15歲的少年紮西平措和其他孩子們(men) ,在全村大人的帶領下,沿著村道兩(liang) 側(ce) 種下了今天波林村裏的第一批楊樹。
“波林村是1975年從(cong) 100多公裏外的山溝裏搬過來的,以前這裏是一片荒地。”已經擔任了兩(liang) 屆波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紮西平措說,“到了上世紀90年代,村裏還隻有土坯房和砂石路,下雨一身泥,刮風一身土。”
當時的村民們(men) 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萌生了改善環境的願望。於(yu) 是,在那個(ge) 生活物資都略顯匱乏的年代,大家克服困難找來樹苗,種下了上千棵楊樹,才有了今天綠樹高聳、林蔭蔽日的美景。
在這樣的熏陶中長大,種樹也自然而然地成為(wei) 紮西平措這一代人一輩子追求的夢想。時至今日,波林村把種樹寫(xie) 進了村規民約,倡導每戶群眾(zhong) 每年至少種樹10棵,並確保樹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以黨(dang) 小組、作業(ye) 組、雙聯戶等為(wei) 單位,規定集體(ti) 種樹任務,所以才能在全村僅(jin) 有95戶329人的情況下,每年種樹超過5000棵,自治區級公益林麵積達到4萬(wan) 畝(mu) ,林草覆蓋率達到60%。
“我會(hui) 把樹繼續種下去,希望現在的孩子們(men) 到我這個(ge) 歲數的時候,這條綠色長廊能變成森林。”紮西平措說。
綠樹伴得幸福來
每年3月,藏西高原大部分地區仍然寒氣逼人,波林村的群眾(zhong) 就已經忙碌起來了。他們(men) 在村“兩(liang) 委”的組織下,每家每戶或出人或出車,來到100公裏外的波林村舊址所在的山溝裏拉樹苗。
“車子開不到的地方,大家就騎馬進去,然後隻取樹苗、不砍樹根,保證原生地的自然環境不被破壞,夜裏則在樹林裏搭帳篷過夜,幕天席地,星空為(wei) 伴。前後持續20多天,取夠全年的種樹量後才返回。”紮西平措說,“大家都知道這是為(wei) 了改善村裏環境而做的好事,因此積極性很高,每戶至少都會(hui) 派出一人參加。”
樹苗拉回來後,便是分配任務,基本上每戶群眾(zhong) 的種樹量都超過了村裏規定的10棵。紮西平措還去劄達縣自然資源局要來種子,在村子四周種上了鮮花,又從(cong) 底雅鄉(xiang) 找來柳樹苗試種,去年的樹苗成活一半,今年的樹苗全部成活。
“去年種得晚了,導致成活率不高,今年把握好時間,在4月前把樹苗種下去,就全部活了,看到我成功後,大家都來找我要樹苗。”紮西平措驕傲地說。
如今,如同這彌散開的綠意一般,波林村群眾(zhong) 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006年,村裏告別土坯房,蓋起了安居房;2008年,村裏修通了硬化道路;2015年,自來水工程完工,大家再也不用挑水度日了;2017年,邊境小康村建設啟動,全村群眾(zhong) 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2019年,汙水處理工程完工,廢水必須經過處理後再排入象泉河;202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7萬(wan) 元,特別是出售樹苗戶均增收2000元,讓綠水青山變為(wei) 金山銀山的願景走進現實。
正值農(nong) 忙時節,大人們(men) 在田裏忙活,年幼的孩子們(men) 在樹蔭下玩耍嬉戲……
村美人和新畫卷
漫步在波林村的各個(ge) 角落,要想發現一片垃圾真的是件很難的事。
“樹苗長大了,房子更美了,日子更富了,要把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維護好,這是全村群眾(zhong) 的共識。”紮西平措說,波林村每周集體(ti) 義(yi) 務打掃衛生1至3次,都不用村“兩(liang) 委”班子組織,群眾(zhong) 就會(hui) 自發拿著工具打掃房前屋後和公共地帶,公共廁所則每周輪換安排一戶群眾(zhong) 清掃,全村設置了4個(ge) 公共垃圾箱,每戶配發了一個(ge) 垃圾桶,在劄達縣環衛隊的幫助下,兩(liang) 天就要清理一次垃圾。
同時,村裏每季度要對群眾(zhong) 家庭環境衛生進行評比,年底開展總考評,並對表現突出的給予獎勵,形成了你追我趕、互相比拚的良好氛圍。
托林組副組長旺堆在去年的考評中得了第一。走進他家,盡管沒有太奢華的裝飾,但窗明幾淨、整齊有序,一大叢(cong) 茂密的木槿盛開著朵朵粉色的花。
“每天幹完活回家,我們(men) 都要把屋子內(nei) 外打掃一遍,然後再洗個(ge) 熱水澡,既舒服又精神。”旺堆笑著對記者說,“現在家家戶戶24小時通水,購置了熱水器,大家都更講衛生啦。”
得益於(yu) 全村上下的齊心協力,波林村先後榮獲了自治區級生態村、自治區文明村鎮等稱號,並連續兩(liang) 年在托林鎮三級幹部會(hui) 議環境衛生評比中榮獲第一名。
從(cong) 村裏步行出來5分鍾,便是波林村近些年種出的柳樹林,已經長到一人多高,滿目蒼翠,望不到邊。如果說,當年紮西平措的父輩們(men) 種下了波林村的“根”,那麽(me) 今天,他們(men) 這代人則繼承了波林村的“魂”。
通過兩(liang) 代人的不懈努力,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li) 畫卷正在波林徐徐展開,而象泉河吹來的風,也多了幾絲(si) 涼爽的氣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林周縣召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工作推進會
近日,林周縣召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工作推進會,聽取創建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分析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詳細] -
鋪展鄉村振興“多彩”路
據統計,2021年拉薩市群眾通過參與生產、土地流轉、資產租賃、就業務工等方式,累計分紅1.31億元,吸納6000餘名脫貧群眾就業,輻射帶動近11萬人次增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