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我們(men) 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dang) 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華大地正展現出天藍地綠水清的亮麗(li) 新景象。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
遠眺山巒疊翠,近看碧波蕩漾……秋日的蒼山洱海,讓人流連忘返。洱海是雲(yun) 南大理人的“母親(qin) 湖”,也曾因長期汙染導致湖水富營養(yang) 化。
2015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洱海邊,仔細察看生態保護濕地,聽取洱海保護情況介紹,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wan) 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經過係統治理,今年上半年,洱海水體(ti) 透明度達到近10年最好水平。“當洱海在眼前一天天清澈起來,才理解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大理古生村村民何利成的客棧一度被關(guan) 停進行整改提升,恢複營業(ye) 後迎來八方遊客。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新的趕考之路上,生態文明建設成為(wei) 一道必答題。
黨(dang) 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美麗(li) 中國”成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遠景目標。黨(dang) 的十九大把“汙染防治攻堅戰”列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各地各部門通過一係列切實舉(ju) 措,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產(chan) 業(ye) 提升,全麵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後產(chan) 能;補上短板,城市汙水管網建設快速推進,不斷提升汙水處理能力;能源轉型,清潔取暖改造減少散煤汙染,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曾被霧霾籠罩的天空逐漸被擦亮。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從(cong) 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87.5%。
水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2021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達到84.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複是十分必要的”。之後,總書(shu) 記又將“草”和“沙”納入其中: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提升生態係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如今,我國超過25%的國土麵積劃為(wei) 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設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個(ge) 國家公園,為(wei) 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提供有效保護。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4.02%,荒漠化、沙化土地麵積減少,綠意裝點著山川大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與(yu) 自然和諧之美生動展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竹海綿延,荷香清幽,處處皆景……這是遊客在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看到的風景。
“綠水青山,在我們(men) 這裏已經變成金山銀山,也變成我們(men) 實實在在的幸福。”農(nong) 家樂(le) 春林山莊的主人潘春林說。
要“錢袋子”還是要“綠葉子”,也曾是困擾餘(yu) 村人的難題。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同誌來到餘(yu) 村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大論斷。
餘(yu) 村複綠整治礦山,治理汙水垃圾,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白茶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實現了從(cong) “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華麗(li) 轉身。
2020年3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訪餘(yu) 村。總書(shu) 記強調:“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wei) 代價(jia)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
一個(ge) 小山村如此,一個(ge) 國家亦如此。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各地堅持綠色發展,探索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路徑。
一江碧水,兩(liang) 岸青山,美麗(li) 的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
2021年4月,漓江岸邊。正在廣西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當地負責同誌說:“這次來,我最關(guan) 注的就是你們(men) 甲天下的山水。什麽(me) 能比得上這裏的生態好?保護好桂林山水,是你們(men) 的首要責任。”
桂林山水也曾麵臨(lin) 非法采石采砂等帶來的生態危機。近年來,桂林市大力治理漓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如何激發綠水青山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
河南省就嚐到了保護綠水青山的“甜頭”——今年7月初,山東(dong) 省財政廳宣布向河南省支付1.26億(yi) 元生態補償(chang) 金。魯豫兩(liang) 省去年建立省際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以來,黃河由豫入魯的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山東(dong) 省作為(wei) 受益方,向上遊的河南省兌(dui) 現了這筆生態補償(chang) 資金。
近年來,安徽、浙江等18個(ge) 省份探索開展了跨省流域上下遊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人們(men) 認識到,好山水、好生態也是“有價(jia) 之寶”。
守住綠水青山,還要明確底線紅線。
對一些嚴(yan) 重損害生態環境的事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嚴(yan) 肅查處,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徹底解決(jue) 絕不鬆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解決(jue) 了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秦嶺北麓由“無序開發”到“有序退出”;祁連山由曾經的“千瘡百孔”變為(wei) 滿山蒼綠;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從(cong) 嚴(yan) 重汙染到再現“汾河晚渡”美景……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帶領億(yi) 萬(wan) 人民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綠色成為(wei) 美麗(li) 中國更加堅實、更加厚重、更加亮麗(li) 的底色。
“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今年4月21日,英國弗朗西斯·霍蘭(lan) 德學校的小學生們(men) 收到一份珍貴禮物——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給他們(men) 的回信。
習(xi) 近平主席在信中說:“地球是個(ge) 大家庭,人類是個(ge) 共同體(ti)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人類要合作應對。”
共建地球家園,有主動作為(wei) 的中國貢獻、中國擔當。
“我們(men) 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2021年10月,習(xi) 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的主旨講話,引起了與(yu) 會(hui) 各方的廣泛共鳴。
這10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也從(cong) 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都穩居世界第一。
我國是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執行情況好於(yu) 全球平均水平,深入開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治理水平……近年來,我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
2020年9月22日,中國向世界莊嚴(yan) 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men) 做,而是我們(men) 自己必須要做。”
中國承諾實現從(cong) 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yu) 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我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陸續發布“雙碳”目標下的“1+N”政策,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動綠色低碳生產(chan) 生活方式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自覺追求。
近年來,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以公交、地鐵為(wei) 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超過2億(yi) 人次,297個(ge) 地級以上城市實行垃圾分類,覆蓋1.5億(yi) 戶居民。從(cong) “光盤行動”、節水節紙、節電節能,到環保裝修、拒絕過度包裝、告別一次性用品,“綠色低碳節儉(jian) 風”吹進千家萬(wan) 戶,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wei) 社會(hui) 新風尚。
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主席用3個(ge) “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決(jue) 心和行動:
“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加強汙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產(chan) 生活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新征程上,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們(men) 攜手同心、不懈奮鬥,定能書(shu) 寫(xie) 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絢麗(li) 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日喀則市崗巴縣崗巴鎮文化站黨員次旺朗木加:“義無反顧往前衝”
次旺朗木加深知,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強化物資儲備,保障好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也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的關鍵。[詳細] -
西藏民政部門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兜底和救急難作用,簡化救助程序、暢通救助渠道、多措並舉保障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兜牢兜實基本民生底線,有效服務好疫情防控大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