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畔的致富“領頭雁”
背景資料:
次仁達布出生於(yu) 日土縣日鬆鄉(xiang) 德汝村,由於(yu) 患有佝僂(lou) 病,他的身高不足1.6米,不能幹重活,是村裏唯一的殘疾人。但次仁達布並未因此消沉,1994年,年輕的次仁達布開始管理起村裏唯一的一家小商店,逐漸有了自己的積蓄。後來,他花了1.5萬(wan) 元購買(mai) 了拖拉機,在工地上跑運輸,日子終於(yu) 紅火起來。1999年,次仁達布與(yu) 來自日土縣東(dong) 汝鄉(xiang) 的德吉拉姆結婚,生下2個(ge) 女兒(er) 、1個(ge) 兒(er) 子。2008年,次仁達布出資承包下了小商店,還跑到日土縣的各個(ge) 牧區賣百貨。2009年,他通過貸款,花費64萬(wan) 元在村裏第一個(ge) 購買(mai) 了翻鬥車,每天的工錢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2011年,通過做生意、跑運輸、賣羊絨,次仁達布一家的收入超過了5萬(wan) 元。
一路走來,次仁達布和德吉拉姆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們(men) 趕上了一個(ge) 好時代,殘疾人通過努力也能過上好日子,家庭也可以如此幸福美滿。
2012年,《西藏日報》“幸福高原合家歡”欄目報道了日土縣日鬆鄉(xiang) 德汝村的次仁達布,自幼患有佝僂(lou) 病的他,在班公湖邊放牧長大,身高不到1.6米,也沒什麽(me) 文化,但他從(cong) 不向命運低頭,通過黨(dang) 的惠民政策和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富裕美滿的生活。
如今,10年過去了,次仁達布一家的生活越過越紅火,而次仁達布致富還不忘鄉(xiang) 鄰,帶領德汝村村民一同探索強村富民的路子,成為(wei) 大家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2014年,德汝村成立了洗砂場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有著豐(feng) 富經商經驗的次仁達布被村民們(men) 一致推選為(wei) 洗砂場的管理員。“當時村裏找我來管理洗砂場,我作為(wei) 一個(ge) 先富起來的黨(dang) 員,有責任和義(yi) 務幫助更多的鄉(xiang) 親(qin) 一起致富,所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次仁達布說。
隨著日土縣經濟社會(hui) 蓬勃發展,特別是工程項目對砂石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加上次仁達布的精心打理,德汝村洗砂場的效益節節攀升,總收入從(cong) 2014年的120萬(wan) 元快速增長到去年的500萬(wan) 元。同時,為(wei) 了照顧村裏困難家庭,次仁達布還從(cong) 自家磚廠收入中拿出資金,捐贈給同村的15戶困難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次仁達布想方設法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找尋致富門路,這些年來,他先後幫助了50多名村民找到務工崗位。困難戶曲珍因為(wei) 丈夫去世,家中無勞動力,生活過得很拮據,次仁達布經過多方打聽,幫她找到了看守工地的工作。為(wei) 了幫助一隻手殘疾的次仁紮巴,次仁達布讓他到自己的磚廠上班,負責數磚的工作,每天隻需工作1個(ge) 小時左右,每月有3000元工資。
“我一個(ge) 人富不算什麽(me) ,全村都富起來才是真的富。”次仁達布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闊步小康路 幸福滿高原
2021年,阿裏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7.65億元,是2012年的2.92倍。[詳細] -
讓藏東明珠更加閃耀
“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號召,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思想深邃、催人奮進,是指導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科學指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