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扶貧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效益凸顯
2022年,西藏圍繞“十四五”鞏固銜接規劃,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xing) ,通過大力實施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提檔升級、鄉(xiang) 村建設等行動,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據悉,全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關(guan) 部門實施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提檔升級行動,對2016-2021年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進行全麵梳理核查、摸清底數、分類管理,確權登記項目資產(chan) 704億(yi) 元,完成進度100%。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日趨完善,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占比達46.02%、經營性收入占比達27.75%,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脫貧群眾(zhong) 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
同時,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將監測範圍從(cong) 農(nong) 牧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含)以下調整為(wei) 6500元(含)以下,將識別認定時間由30天縮短至15天內(nei) ,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早幫扶。截至去年底,全區累計識別監測對象8696戶36264人,已消除風險5122戶21806人,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鬥玉村小康路越走越寬——古村落綻放新活力
鬥玉村,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平均海拔3100米,常年日照長、降水量大、氣候宜人,是山南市唯一的珞巴族群眾聚居地。[詳細] -
特色農業興旺 生態旅遊紅火
溫泉休閑驛站融綠色生態、溫泉養生和民俗風情於一體,擁有完善的休閑配套設施,成為當地群眾和外來遊客放鬆身心、休閑養生、品嚐美食的最佳去處之一。[詳細] -
昌都市卡若區:“指尖神韻”繪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在卡若區城關鎮夏通街273號,坐落著一座家庭作坊式的康·勉薩畫派唐卡畫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