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鬥玉村小康路越走越寬——古村落綻放新活力
鬥玉村,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平均海拔3100米,常年日照長、降水量大、氣候宜人,是山南市唯一的珞巴族群眾(zhong) 聚居地。
2008年,鬥玉村與(yu) 鄉(xiang) 、鄉(xiang) 與(yu) 縣通了簡易便道;2014年,總投資3810萬(wan) 元的鬥玉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正式開工,改造民房50戶、新建民房23戶;2018年,再次新建民房35戶。
如今的鬥玉村,水泥路縱橫,獨具特色的兩(liang) 層藏式“小康房”鱗次櫛比,太陽能路燈、給排水係統等民生硬件設施完備,戶戶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鄉(xiang) 村美了,農(nong) 家富了,珞巴族人的日子越過越美。“如今用電有了保障,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都更好了。”正在遛彎的旦增老人是一名剛退休的村醫,他告訴記者,今天的變化,國網三林供電所功不可沒,是“電”讓鬥玉村充滿了活力。
2022年12月,西藏首個(ge) 星級鄉(xiang) 鎮供電所——國網三林供電所正式掛牌。供電所充分利用黨(dang) 員先鋒服務隊、電力摩托車服務隊靈活便捷優(you) 勢,為(wei) 隆子縣5個(ge) 鄉(xiang) 、27個(ge) 行政村、2500多戶近萬(wan) 名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的供電服務。
在三林鄉(xiang) 工作了20多年的國網三林供電所所長旦增旺堆,對鬥玉村的用電史了如指掌。以前,鬥玉村家家戶戶燒鬆樹枝取暖、照明、生活。後來利用小水電發電,電不夠用且電壓不穩定,沒電是常事。2013年,鬥玉村接入大電網;2014年,農(nong) 網改造工程啟動,拆除全村老舊架空線路,安裝315千伏安箱式變壓器,實施電纜入地。同時,日常服務中,供電所工作人員還義(yi) 務指導看不懂家電說明書(shu) 的村民快速掌握家電操作技巧,無償(chang) 更換破損的入戶線,積極開展安全用電宣傳(chuan) 。
用電安心、放心、省心,鬥玉村村民的小康路越走越寬,依托美麗(li) 的自然環境和別樣的民族特色,充分利用優(you) 惠政策促進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壯大珞巴族服飾、木碗加工和竹器編織合作社發展規模。“據了解,鬥玉村今年有15戶村民盤算著開辦家庭旅館、餐館等,到時必將迎來用電高峰。對此,我們(men) 已根據村民用電需求,提前做好了準備,並將鬥玉村納入中低壓電網升級改造計劃中。”旦增旺堆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特色農業興旺 生態旅遊紅火
溫泉休閑驛站融綠色生態、溫泉養生和民俗風情於一體,擁有完善的休閑配套設施,成為當地群眾和外來遊客放鬆身心、休閑養生、品嚐美食的最佳去處之一。[詳細] -
昌都市卡若區:“指尖神韻”繪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在卡若區城關鎮夏通街273號,坐落著一座家庭作坊式的康·勉薩畫派唐卡畫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