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鉻都”的綠色蝶變
山南市曲鬆縣羅布莎鉻鐵礦是目前國內(nei) 儲(chu) 量最大的鉻鐵礦區,素有高原“鉻都”之稱。
近年來,中國寶武西藏礦業(ye) 山南分公司羅布莎礦區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推動生態修複和技術革新,2020年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礦區現在什麽(me) 樣?采礦企業(ye) 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動綠色發展?近日,記者沿雅江南岸一路東(dong) 行,盤山而上,到達位於(yu) 海拔4200米的礦區一探究竟。
“眼前這一片山體(ti) 曾經是露天采坑區。為(wei) 了恢複生態,我們(men) 光覆土、壓石、填砂就用去130多萬(wan) 方料。”循著山南分公司副總經理李軍(jun) 的指向,記者向公路下方望去,隻見修複區的山體(ti) 如波浪般起伏,采挖坑洞已與(yu) 周圍山勢連為(wei) 一體(ti) 。夏日時節,坡上剛剛長出的細草影影綽綽,山沿邊的楊樹隨風舒展著新葉。
“這幾年,我們(men) 共投入資金近5000萬(wan) 元,整治完成所有設計修複的山體(ti) ,總麵積達63公頃。今年春季,我們(men) 還安排120多人次,在恢複治理區試種北京楊2000多棵。下一步,我們(men) 還要補撒草籽,加強林草後期管護,進一步鞏固修複成果。”李軍(jun) 對礦山生態修複十分諳熟。
地表地貌修複是礦山綠色發展之基,技術革新和資源利用則是綠色發展之核。
“以前,我們(men) 礦井巷道主要采用原木支護,出礦全靠人力,廢石隻能外排,既不環保,安全性也低。現在,我們(men) 使用噴漿支護,采取充填采礦法,廢石就地研磨回填至采空區,用電機車拉礦,既不使用木材,廢石外排量也大大降低,這顯著提升了采礦效率和安全性。”談起采礦技術革新,山南分公司副總經理格桑達瓦滔滔不絕。
2020年之後,企業(ye) 淘汰掉老礦山“短臂式分層崩落采礦方法”,采用更先進的“上向進路充填采礦法”,同時建設廢石充填站,用廢石製作的膠結料漿混合填充井下采空區,大幅降低開采廢石的露天堆存量,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並起到了預防地表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作用。
2022年,企業(ye) 采場廢石產(chan) 生量約9萬(wan) 噸,通過環境友好充填和采坑回填,不僅(jin) 將當年產(chan) 生的廢石全部“消化”,還利用了1.7萬(wan) 噸往年貯存的廢石,實現了廢物再利用。
臨(lin) 近中午,電機車沿著礦硐軌道進進出出,工人們(men) 緊張有序地作業(ye) ,礦場周邊看不到大規模的廢料堆。
這時,格桑達瓦拿出一張礦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的圖紙,指著山腰上占地30多畝(mu) 的工人辦公生活區,信心滿滿地介紹道,工程項目已經上馬,今後這裏將有草坪綠植、排水係統、職工運動場、硬化停車場,再也不會(hui) 有沙塵飛揚、泥濘坑窪的景象。
李軍(jun) 對記者說:“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把礦山打造成花園式礦山、無廢礦山,這是我們(men) 企業(ye) 持之以恒努力的目標。”
下山時,駐足回望,腳下雅江水滾滾東(dong) 逝,遠處複墾區的油菜花頻頻頷首,依偎在香嘎山腰的礦區在一團綠意中化作了白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保地穩糧促振興 打造“昌都西糧倉”
綜合運用深耕深翻、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地力培肥、測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綜合配套技術,穩步提高耕地質量和產出能力。[詳細] -
西藏首筆“智慧畜牧貸”發放
近日,中國農業銀行拉薩分行向拉薩市達孜區雪鄉雪普村旦達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全區首筆“智慧畜牧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