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田間地頭 奏響豐收的樂章
9月6日,記者驅車從(cong) 拉薩市出發,行駛120餘(yu) 公裏,到達山南市紮囊縣桑普村。正值秋收時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們(men) 奮力搶收糧食,轟隆的機車聲猶如一串歡快的音符,奏響了秋收的樂(le) 章。
“現在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收麥的工序非常複雜、繁瑣,每戶至少要出兩(liang) 人來收麥子,耗時1個(ge) 多月。現在有了機械非常方便,你看,一眨眼的功夫這塊地就收完了。”村民白珍指著眼前的麥田說道。隻見幾台大型收割機正在麥田裏往返穿梭,一壟壟麥子被卷進機器,省時省力效率高。
近年來,山南各鄉(xiang) 村借著黨(dang) 的支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春風,不斷提升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農(nong) 牧民勞動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我們(men) 從(cong) 大前天開始,每天早上8點半下田,晚上7點半左右收工,預計還要三四天就能結束秋收。”白珍說。麥穗被齒輪送進機器,吐出一粒粒飽滿的麥粒,轟隆隆的機器聲縈繞在耳畔,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新型機械化的采收,既提高了質量,又節省了人工成本。
烈日當頭,一晃午飯時間到了。“阿佳”們(men) 騎著三輪車帶來了酥油茶、清茶、熱饅頭、鹵菜等食物。大家聚到附近的樹蔭下,席地而坐,邊吃邊聊,再喝上一杯自家釀的青稞酒,每個(ge) 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簡單的午飯過後,大家回到田間,繼續忙碌起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wan) 顆子。藍天下,金燦燦的麥穗隨風搖曳,一台台收割機馳騁在田間地頭。一張張浸滿汗水的笑臉,也化作了金色海洋中喜悅的浪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走進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錯高鄉錯高村:古村有支“黨員文物保護隊”
為保護古村落,錯高村組建了一支“黨員文物保護隊”,這支“黨員文物保護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黨的建設助推古村落保護工作。[詳細] -
鄉愁留得住 發展看得見——西藏開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綜述
據了解,西藏利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機遇,積極開發當地特色產業,激發內生動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將可持續發展貫穿工作始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