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念好林下資源“致富經” 實現助農增收好“錢”景

發布時間:2023-09-25 10:10:00來源: 西藏日報

  林下資源是察隅縣竹瓦根鎮轄區群眾(zhong) 變“綠水青山”為(wei) “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每年的7至9月,是轄區群眾(zhong) 集中采挖林下資源的好時節。

  “這兩(liang) 個(ge) 月,通過采挖鬆茸、貝母等,家裏有了3萬(wan) 元收入!”竹瓦根鎮桑久村村民鄭尼瑪開心地說。“我們(men) 主要在古拉和日東(dong) 片區挖蟲草、手掌參、貝母、三七,目前賣了4.2萬(wan) 元。”知美村村民尼瑪紮西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為(wei) 切實帶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今年以來,竹瓦根鎮以“黨(dang) 建+林下經濟”為(wei) 抓手,持續念好林下資源“致富經”,多措並舉(ju) 保障林下資源采挖工作有序開展,實現了轄區保底線、穩民生、促增收。

  念好“安全經”,加強集中統一管理,做好安全隱患排查。為(wei) 了不斷提高群眾(zhong) 在安全生產(chan) 、防汛、防火、防雷等方麵的安全意識,切實築牢安全防線,保障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經竹瓦根鎮黨(dang) 委、鎮政府研究部署,充分發揮轄區派出所、駐村工作隊、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村“兩(liang) 委”作用,強化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上山入林安全教育。要求各村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態掌握采集人數、身體(ti) 狀況、隱患預警等數據,在全鎮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立警示牌27個(ge) 。

  念好“環保經”,注重生態保護宣傳(chuan) ,增強群眾(zhong) 環保意識。竹瓦根鎮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教育,把森林資源保護和林下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麵的內(nei) 容作為(wei) 宣傳(chuan) 重點,通過走村入戶,依托微信工作群、電話信息、宣傳(chuan) 單等形式和途徑,向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開展《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以及“森林防火十嚴(yan) 禁”等宣傳(chuan) 教育,累計開展各類生態環保宣傳(chuan) 200餘(yu) 次。同時,34名巡山護林人員履職盡責,在林區巡山期間,勸誡林下資源采集人員注意保護生態。生態可持續是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基礎,天然森林資源也需要得到休養(yang) 生息。近年來,在竹瓦根鎮的努力宣傳(chuan) 教育下,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在采挖完菌類和藥材後,還會(hui) 仔細將翻開的土壤進行回填。

  念好“銷售經”,拓寬群眾(zhong) 致富路徑,穩定實現增收。“今年,我們(men) 把新鮮的鬆茸統一運到縣裏去賣,有時一天能賣800多元。”龍古村村民旺加高興(xing) 地說。在拓寬銷路方麵,竹瓦根鎮黨(dang) 委、鎮政府持續為(wei) 群眾(zhong) 采集的林下資源找市場、拓銷路,發揮鎮“壹畝(mu) 良田”合作社品牌效應,整合各村林下資源進行統一收購。帶動附近村莊發展“地攤經濟”,在菜市場、人員聚集的路口擺設攤位。更有個(ge) 別村的“網紅”在家做起了微商,把村裏的林下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搭乘新時代順風車,共同奔上致富小康路。據了解,今年以來,竹瓦根鎮15個(ge) 村的林下資源收入共計740餘(yu) 萬(wan) 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