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逐夢田野織錦繡——西藏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發布時間:2023-10-17 09:30:00來源: 西藏日報

  2023年7月,拉薩市達孜區鄉(xiang) 村林卡接待遊客7.99萬(wan) 人次,實現總收入199.02萬(wan) 元,轄區內(nei) 1958名農(nong) 牧民參與(yu) 林卡經濟,實現增收22.36萬(wan) 元,有效帶動了當地民眾(zhong) 增收致富。

  達孜區農(nong) 牧民依托林卡經濟增收致富是西藏多措並舉(ju) 促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縮影。

  2023年以來,西藏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持問題導向、健全機製舉(ju) 措、層層壓實責任,不斷提升脫貧人口生活水平,守牢生態資源、抓牢融合發展,把樹立農(nong) 牧民新風貌行動作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發展、助攻鄉(xiang) 村建設、助推鄉(xiang) 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見實效。

  農(nong) 牧民增收有路子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最根本的是要促進脫貧群眾(zhong) 持續增收。2023年,西藏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農(nong) 牧民增收中心任務,完善幫扶舉(ju) 措、促進就業(ye) 增收,多措並舉(ju) 推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讓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數據顯示,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全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3592元,同比增速達17.48%。

  阿裏地區日土縣地處藏西北絨山羊養(yang) 殖的核心地帶,羊絨產(chan) 業(ye) 收入約占全縣牧民總收入的85%以上,是當地經濟和牧民收入的重要支撐。2022年,日土縣羊絨產(chan) 量達到43.2噸,實現銷售收入1320餘(yu) 萬(wan) 元。

  長期以來,西藏始終把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促農(nong) 增收、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之舉(ju) ,強化資金投入、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壯大富民產(chan) 業(ye) ,打造特色品牌,推動現代農(nong) 業(ye) 綠色化、科技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不斷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動力。

  強培訓、促就業(ye) 。2023年,西藏堅持強化技能培訓促增收,分類製定培訓計劃,完成脫貧人口技能培訓1.73萬(wan) 人次,力爭(zheng) 培訓一人、就業(ye) 一人。此外,西藏還聚焦“富口袋”,出台脫貧人口增收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從(cong) 加大資金投入、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等七方麵,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聚焦重點群體(ti) ,出台相關(guan) 政策文件,對53個(ge) 重點幫扶鄉(xiang) 鎮、964個(ge) 易地搬遷安置區(點)給予差異化支持、傾(qing) 斜式幫扶;大力開展駐村幫扶、民企幫扶等社會(hui) 幫扶活動。2023年上半年,全區共組織開展產(chan) 銷對接活動85場次,推動銷售脫貧地區產(chan) 品實現銷售收入4.54億(yi) 元。

  鄉(xiang) 村發展有法子

  在位於(yu)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鎮邦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施工現場,機器的轟鳴聲、磚石的碎裂聲交織在一起,處處呈現出忙碌景象。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4227.71萬(wan) 元,包含道路改造工程、農(nong) 戶廁所改造、完善給排水工程、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村容村貌提升及其他基礎設施附屬工程等,項目的建設將使邦村人居環境得到整體(ti) 提升。

  2023年,西藏堅持以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為(wei) 目標,聚焦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zhong) 生活改善,圍繞逐步使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同步推進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加快補齊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弱項。截至目前,已開工實施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項目220個(ge) ,開工率100%。

  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凱瑪村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支部引領、組織聯建、黨(dang) 員示範,在鄉(xiang) 鎮設立10個(ge) 一級奶站、村(居)設立100個(ge) 村級奶源供應點,形成“支部+企業(ye) +牧戶”鏈條,帶動了5614戶牧民增收2397萬(wan) 元。

  近年來,西藏充分發揮農(nong) 牧區基層黨(dang) 組織“火車頭”作用,持續深化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工作,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強村富民的重要舉(ju) 措,打造了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集體(ti) 經濟樣板村、示範點。目前,全區共有5535個(ge) 村(居)有集體(ti) 經濟、占村(居)總數的99.89%,其中年收入5萬(wan) 元至50萬(wan) 元的村(居)2410個(ge) 、50萬(wan) 元以上的村(居)576個(ge) 。

  同時,在全國首批出台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研究出台《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美麗(li) 鄉(xiang) 村農(nong) 房和鄉(xiang) 村建設技術要點(試行)》《推進人畜分離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係列規範性文件,夯實鄉(xiang) 村建設基礎。

  鄉(xiang) 村治理有“麵子”

  “以前的旱廁雨天濕、夏天臭、冬天冷。如今,廁所有了頂棚,再也不用為(wei) 雨雪天上廁所發愁,上廁所,衝(chong) 完水,幹淨衛生,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說起廁所革命,山南市隆子縣加玉鄉(xiang) 龐村群眾(zhong) 白瑪央金的感激之情溢於(yu) 言表。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環境是“底色”。2023年,西藏堅持把樹立農(nong) 牧民新風貌行動作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發展、助攻鄉(xiang) 村建設、助推鄉(xiang) 村治理的重要抓手,立足實際、綜合施策,擴麵增效、提質固本,形成“形”“魂”並重、點麵結合、齊力共進的生動局麵,奏響了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進行曲。目前,全區已開展樹立農(nong) 牧民新風貌行動的縣(區、市)4個(ge) 、村(居)1308個(ge) 。

  同時,投入979.2萬(wan) 元在797個(ge) 試點村推行積分製,引導群眾(zhong) 在相互學習(xi) 、相互對比中受教育、提素質、轉觀念。那曲市積極探索“黨(dang) 建+”模式,以3000元的標準為(wei) 14個(ge) 村(居)預算文明積分兌(dui) 換商店的初期運營經費;昌都市芒康縣積極推進“小積分大治理”模式,形成以戶為(wei) 單位、以戶主為(wei) 積分主體(ti) 的加減分管理體(ti) 係,讓鄉(xiang) 村治理在群眾(zhong) 眼中更具體(ti) ;林芝市圍繞“宣傳(chuan) 學習(xi) 、勤勞致富、文明新風、人居環境、遵紀守法”5大類50項內(nei) 容,因地製宜製定積分內(nei) 容、積分管理、積分登記、積分結果運用辦法,促進積分製規範運行。

  2021年以來,西藏推進樹立農(nong) 牧民新風貌行動典型做法和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五措並舉(ju) ”抓銜接項目管理、促資金支出進度典型經驗等被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以簡報形式向全國推廣學習(xi) 。山南市瓊結縣被列入2022年“百縣千鄉(xiang) 萬(wan) 村”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創建名單;曲水縣達嘎鎮三有村等3個(ge) 村被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認定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實踐交流基地;日喀則市拉孜縣、山南市瓊結縣、昌都市芒康縣3個(ge) 縣獲評“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