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拉薩市色瑪社區的致富經 看昔日的貧困村如何逆襲

發布時間:2023-10-18 10:02:00來源: 西藏日報

  緊鄰拉薩西站的色瑪社區,原是堆龍一個(ge) 半農(nong) 半牧的村莊,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在色瑪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尼瑪的帶領下,社區成立了集體(ti) 經濟“色瑪振通物流有限公司”,通過振通物流公司,色瑪社區集體(ti) 盈利500萬(wan) 元,公司員工的平均收入也從(cong) 每月2000元漲到每月上萬(wan) 元。除了成立公司,色瑪社區還實施了哪些舉(ju) 措來實現從(cong) 貧困到富裕的逆襲呢?

  挪窮窩 搬出新生活

  23年前,尼瑪本是跑運輸的個(ge) 體(ti) 戶,一天可以掙100元,後來卻回到色瑪村,擔任一天隻掙7元錢的“致富帶頭人”。當時,尼瑪心裏想的是“不進村委會(hui) ”,如今的他從(cong) 早到晚操心最多的就是社區的事情。

  “2002年修建青藏鐵路時,色瑪村的土地大部分被征收,村民們(men) 拿到了不少補償(chang) 款,開始陸續搬遷到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色瑪社區。一排排嶄新的樓房,配套齊全的健身器材,家家戶戶都有室內(nei) 衛生間,廚房裏配備有燃氣灶。以前總盼著將來有一天能過上好日子,但做夢也沒想到,好日子來得這樣快。”色瑪社區居民旦增平措說,“之前去城裏,步行來回需要好幾個(ge) 小時。現在沒人再走著去嘍,小區門口就有公交車,一天四趟,可以把我們(men) 從(cong) 家門口直接送到城區,20分鍾就到了。”

  搬遷之前,色瑪村村民以種田和放牧為(wei) 生,村民大多居住在簡陋的通用房裏,人畜混住。村裏交通不便、路況糟糕,村民們(men) 需要步行很遠才能獲取幹淨的飲用水。一下雨,路上到處都是泥濘。村民們(men) 還要上山砍柴用於(yu) 日常做飯、冬季取暖,生活上困難重重。

  換窮業(ye) 奏響致富曲

  “我年輕時當過兵,在部隊裏入了黨(dang) 。剛到色瑪村工作時,老書(shu) 記問我‘入黨(dang) 時宣過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誓沒有’,我說宣過誓,所以就踏踏實實地遵守誓言,全心全意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尼瑪說。

  2006年,尼瑪前往成都參觀學習(xi) ,發現成都的遠成物流公司緊鄰火車站,占地50畝(mu) ,能給當地居民提供300個(ge) 就業(ye) 崗位。於(yu) 是他萌生了一個(ge) 想法:“我們(men) 村有55畝(mu) 地,就在拉薩西站貨場旁邊,為(wei) 什麽(me) 不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呢?”回到拉薩,尼瑪與(yu) 居委會(hui) 商討後,決(jue) 定效仿遠成物流,在附近的55畝(mu) 土地上建設物流公司。說幹就幹,尼瑪帶領48位居民前往蘭(lan) 州購買(mai) 所需貨車。當年,振通物流公司正式開工建設,資金由社區內(nei) 5個(ge) 小組入股,局委會(hui) 占大股。2007年,色瑪社區村級集體(ti) 經濟“色瑪振通物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這個(ge) 決(jue) 策改變了色瑪社區的命運,物流公司不僅(jin) 為(wei) 居民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還為(wei) 社區的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如今,色瑪社區早已從(cong) 半農(nong) 半牧的貧困村蛻變為(wei) 經濟發展迅速的物流集散地,從(cong) 2006年到現在,色瑪社區集體(ti) 通過振通物流公司盈利500萬(wan) 元,公司員工的平均收入也從(cong) 每月2000元漲到上萬(wan) 元。居民們(men) 也轉變思路,從(cong) 放牧務農(nong) 轉為(wei) 經商,如今在拉薩西站貨場附近,由色瑪社區居民自辦的物流公司達30多家,自建出租的倉(cang) 庫車庫達400多間。今年,振通物流公司通過國家扶持改造重建,改建完成後,設施設備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向高科技的現代化物流公司邁進。

  “現在色瑪社區居民除了水電費需要自己交,其他全由我們(men) 社區集體(ti) 經濟負責繳納。”尼瑪介紹,自2013年開始,色瑪社區集體(ti) 經濟承擔起全社區914人的合作醫療保險、養(yang) 老保險,社區居民每人每年還能拿到2000元的分紅。

  每逢節假日,色瑪社區的雄巴拉曲林卡就會(hui) 熱鬧起來。樹木鬱鬱蔥蔥,茂盛的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湖水清澈透明,倒映著藍天和雲(yun) 朵,五彩斑斕的花朵在花壇中競相綻放,人們(men) 圍坐在帳篷裏,享受著陽光和微風,欣賞著林卡內(nei) 盛開的鮮花,聽著耳邊潺潺的流水以及鳥兒(er) 的啁啾,聊聊家常、品嚐美食,孩子們(men) 在林卡裏追逐打鬧。

  雄巴拉曲林卡也是色瑪社區集體(ti) 經濟項目,該項目不僅(jin) 為(wei) 社區帶來了經濟收益,還給居民提供了就近就業(ye) 的機會(hui) 。目前,雄巴拉曲林卡的管理團隊由色瑪社區的8名居民組成,負責林卡的日常運營和管理。除了每月的基本工資外,他們(men) 還能拿到林卡盈利後的集體(ti) 收入分紅。

  “今年5月1日開業(ye) 以來,林卡已經累計盈利30萬(wan) 元,這些盈利將被整合到集體(ti) 經濟的總收入中,並會(hui) 按比例分配給色瑪社區的所有群眾(zhong) ,使他們(men) 能夠分享到集體(ti) 經濟的發展成果。”尼瑪說。

  拔窮根 養(yang) 成好風氣

  “不僅(jin) 要幫大家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要讓他們(men) 養(yang) 成好習(xi) 慣、形成好風氣。”這是尼瑪帶領村民拔掉“窮根”後新的工作目標。過去,居民們(men) 對法律知識幾乎一無所知,近年來,色瑪社區居委會(hui) 積極邀請律師和司法部門專(zhuan) 業(ye) 人士前來開展普法宣傳(chuan) 教育,讓居民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yi) 務。經過普法教育,很多居民更加理解如何共同努力為(wei) 集體(ti) 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因為(wei) 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為(wei) 別人撐把傘(san) ”,讓人感慨的是,色瑪社區不僅(jin) 為(wei) 本社區居民開展普法教育,還積極幫助鄰村解決(jue) 法律問題,促進了整個(ge) 區域的法治建設。

  夜幕降臨(lin) ,色瑪社區文化廣場上圍滿了跳鍋莊的群眾(zhong) ,隨著歡樂(le) 吉祥的音樂(le) 響起,人們(men) 翩翩起舞,是對如今幸福生活的滿足,也是對蒸蒸日上的新生活的期待。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