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察隅縣強化產業發展支撐助群眾增收致富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察隅縣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以產(chan) 業(ye) 富農(nong) 、促農(nong) 增收為(wei) 目標,以培育特色富民產(chan) 業(ye) 、打造致富帶頭人、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為(wei) 抓手,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培育特色富民產(chan) 業(ye) ,擴容群眾(zhong) 增收“蓄水池”。察隅縣堅持黨(dang) 建引領,注重發揮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領頭雁”作用,壓緊壓實基層黨(dang) 組織負責人第一責任,圍繞察隅縣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依托各村居區位、地理、土地等資源優(you) 勢,以盤活閑置資產(chan) 資源、加快推進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等為(wei) 抓手,以察隅河流域發展茶葉、獼猴桃、生豬等特色種植養(yang) 殖業(ye) ,怒江幹河熱穀發展石榴等林果產(chan) 業(ye) ,日東(dong) 高海拔區域發展畜牧業(ye) 為(wei) 主,發展茶葉、經濟林果、養(yang) 殖業(ye) 等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村集體(ti) 經濟做大做強。2023年察隅縣茶葉、石榴、獼猴桃等特色種植業(ye) 規模預計達到3.94萬(wan) 畝(mu) ,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值預計超2.3億(yi) 元,增長21%以上,可帶動近2.5萬(wan) 名農(nong) 牧民人均增收5300元。
打造致富帶頭人,建好群眾(zhong) 增收“先鋒隊”。察隅縣按照“能致富、推得開、帶得動”的要求,建立196名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信息庫,累計選拔53名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進入村“兩(liang) 委”班子。結合察隅實際,協助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確定致富項目,領辦協辦創辦企業(ye) 、農(nong) 牧民合作社、家庭旅館、家庭農(nong) 場、發展特色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等村集體(ti) 經濟項目46個(ge) 。協調相關(guan) 部門組織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開展創業(ye) 就業(ye) 技能、農(nong) 牧民實用技術、電子商務培訓等技能知識培訓70餘(yu) 期、300餘(yu) 人次,邀請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和“土專(zhuan) 家”到養(yang) 殖場、種植基地進行實踐教學指導10餘(yu) 次,確保每名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掌握1-2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為(wei)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用好群眾(zhong) 增收“助推器”。建立合理利益鏈接機製,廣泛推行“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和“公司+農(nong) 戶返租倒包+利益分成”等多種發展模式,累計整合投入各類資金1.245億(yi) 元(組織部門投入5200餘(yu) 萬(wan) 元),打造以特色果蔬種植類、養(yang) 殖類、服務類為(wei) 主的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197個(ge) ,覆蓋察隅縣97個(ge) 村(居),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提升。打破以往常規發展思路,結合各鄉(xiang) 鎮資源稟賦、交通條件等因素,創新實施“聯村共建、返租倒包、入股分紅、飛地抱團”四種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持續帶動村集體(ti) 經濟迸發新活力。2023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預計達2890餘(yu) 萬(wan) 元,帶動群眾(zhong) 通過售賣農(nong) 副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園務工等增收達1100餘(yu) 萬(wan) 元,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有務工收入,切實為(wei) 村民開辟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隆子:冬小麥出苗顯行 長勢喜人
11月16日,西藏隆子縣加玉鄉境內拍攝的村莊與農田(無人機照片)。[詳細] -
從圍爐而居到光伏取暖——那曲牧民家裏的新變化
次央家的臥室裏,一扇光伏取暖散熱片的兩邊各擺著一張大床,看似再平常不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