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西藏林芝:桃林開出“幸福花”(走進鄉土中國)

發布時間:2023-12-15 09:1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村幹部在拍視頻展示嘎拉村鄉(xiang) 村新貌。記者 徐馭堯攝


巴鬆措旁的錯高村。錯高村村委會(hui) 供圖


桃花節期間,遊客在嘎拉村桃花源景區拍照留念。記者 徐馭堯攝

  三四月間,漫山遍野的桃花開了,白的花、粉的花、紅的花,或是沿著山穀向幽深處蔓延,或是向開闊處鋪展……再遠處,是白雪皚皚的山峰,映著湛藍的天,色彩明朗如畫。

  這裏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人們(men) 喚作“雪域江南”。雪域,是因為(wei) 它3000米左右的海拔;“江南”一稱,則與(yu) 這裏鋪天蓋地怒放的桃花分不開。

  過去,桃花隻是點綴林芝大地的色彩;今天,桃花富了林芝鄉(xiang) 村。走進林芝,桃花深處有人家,有人家處有客來。

  

  索鬆村有點像桃花源。這個(ge) 位於(yu) 林芝米林市的小村子,地處雅魯藏布江的峽穀邊緣,前有大江阻隔,背靠連綿群山,隻有一條峽穀邊的小路通向山外。索鬆村的風景這邊獨好,村裏村外、峽穀上下,到處都有野生的桃樹,春天裏桃花燦若雲(yun) 霞。索鬆村還麵對著一座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一年四季可以欣賞它的白雪皚皚、雲(yun) 遮霧繞、日照金山……

  按說,索鬆村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早就該發展旅遊。“景再美,遊客進不來也沒辦法啊!”43歲的久美多吉回憶,過去,村民謀生主要靠農(nong) 業(ye) 種植和采鬆茸、挖蟲草等林下經濟。久美多吉說,那時村裏出山沒有路、過江沒有橋,村民買(mai) 糧食、鹽巴等生活物資需要坐小船到江對岸,很少有遊客能走進索鬆村。

  改變從(cong) 脫貧攻堅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開始。為(wei) 改善這裏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當地政府在山間修了水泥路,在雅魯藏布江上架起了大型橋,大大小小的車輛都可以直接開進村子,封閉多年的索鬆村迎來了慕名而來的遠近客人。

  來來往往的遊客讓久美多吉看到了商機。七八年前,他把家裏的一個(ge) 房間整修之後用作客房,算是“摸著了民宿經濟的邊”。那幾年,陸續有村民做起民宿生意。

  隨著索鬆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來的遊客越來越多,久美多吉家的民宿已經遠不能滿足遊客的需要,不僅(jin) 住宿條件要有大的提升,客房數也需要大量增加。2017年,幾乎沒出過遠門的久美多吉走出村子,到318國道沿線考察,學習(xi) 民宿經營經驗。

  經過考察,久美多吉決(jue) 定擴大經營,建一座專(zhuan) 門的民宿並進行專(zhuan) 業(ye) 化運營,可是需要的資金卻讓久美多吉犯了難。其時,當地政府為(wei) 促進鄉(xiang) 村旅遊發展出台了一係列扶持政策,其中就包括一種叫“民宿貸”的特色貸款項目,久美多吉的資金難題由此迎刃而解。2017年,久美多吉建起了一座有33間客房的民宿,並聘請專(zhuan) 業(ye) 人士負責經營。“今年民宿經營情況非常好,上半年收入差不多有70多萬(wan) 元。”久美多吉介紹。

  政府扶持,加上有人示範,索鬆村30多戶村民幾乎家家開辦民宿,規模大小不一,經營形式也趨多樣化。其米羅布也是一個(ge) 地道的農(nong) 民,前幾年在自家老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座中等規模的民宿,因為(wei) 自己不懂經營,幹脆以每年20萬(wan) 元的租金租給一位湖南老板經營,合同一簽5年,租金收入穩定。同時,其米羅布的妻子還在這家民宿打工,平均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資收入。

  其米羅布對自家民宿的未來很有信心,5年租賃期滿,如果租戶不再承租,他打算自己接手經營,“現在我還需要多學一些經營的經驗”。

  近幾年,米林市把文旅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優(you) 先發展產(chan) 業(ye) ,索鬆村民宿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的重點建設項目。不少知名民宿品牌看好這裏的市場前景,例如,本地民宿連鎖品牌平措康桑、外地知名品牌鬆讚酒店等紛紛在這裏開店營業(ye) ,不僅(jin) 帶動了這裏的民宿發展,也給當地村民提供了充裕的就業(ye) 機會(hui) 。

  

  林芝市巴宜區的嘎拉村,位於(yu) 318國道邊,也是遠近聞名的桃花村。過去,村民砍桃樹當木柴燒火取暖,他們(men) 從(cong) 未想過,靠桃花能發展旅遊,發家致富。

  得益於(yu) 封山禁伐的林業(ye) 政策,嘎拉村山上的野桃樹被保護了起來。看著那麽(me) 多遊客在桃花間流連忘返,嘎拉村人驚歎,“原來我們(men) 這裏的桃花這麽(me) 美啊!”2002年,嘎拉村開始舉(ju) 辦桃花文化節,這個(ge) 小小的節日越辦越大,近幾年已成為(wei) 林芝市桃花旅遊文化節的主會(hui) 場。前幾年,村民集資50多萬(wan) 元,將開滿桃花的山坡建設成了桃花源景區。嘎拉村還依托景區發展起農(nong) 家樂(le) 、觀光采摘園等配套產(chan) 業(ye) 。今年桃花節期間,嘎拉村旅遊收入達到400多萬(wan) 元,約占集體(ti) 收入的一半。

  隨著桃花經濟的發展,嘎拉村的村容村貌也發生巨大變化。如今,村裏道路整潔、院落敞亮、空氣清新,一批批遊客徜徉其間,感受高原新農(nong) 村裏的鄉(xiang) 村生活。村支書(shu) 邊巴說:“現在,遊客到我們(men) 村可以春看桃花、夏搞采摘、冬品民俗,一年四季都有好風景。”

  

  如果你在春天來到林芝,從(cong) 嘎拉村出發,沿著318國道繼續向拉薩方向前進,一路上都是連綿不斷的桃花。順著桃花的指引,在一條伸向山穀深處的大道盡頭,便會(hui) 看到位於(yu) 工布江達縣著名景區巴鬆措旁邊的錯高村。

  雖然位於(yu) 5A級景區巴鬆措的盡頭,但是多年來,錯高村“藏在深閨人未識”。錯高村是林芝迄今保存最為(wei) 完整的工布古村落,還獲得過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的殊榮。過去,因為(wei) 進村的道路不夠暢通、村裏的旅遊資源未得到有效挖掘、不具備旅遊住宿條件等因素,錯高村遊客罕至。

  5年前,工布江達縣決(jue) 定發展錯高村的鄉(xiang) 村旅遊,並打出一套“組合拳”:一是打通並升級進村道路,如今已形成了一側(ce) 是巴鬆措湛藍湖水、一側(ce) 是雪山森林的景觀路;二是將錯高村整村搬遷至新址,古村則作為(wei) 文化旅遊資源被保護下來;三是創新民宿發展模式,將新村裏村民多餘(yu) 的房屋集中起來,租賃給專(zhuan) 業(ye) 旅遊企業(ye) ,集中發展民宿。

  錯高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旦增達傑介紹,村裏50多戶人家的新居一樓自住,二樓房間交給村裏統一租賃給旅遊企業(ye) ,全村加起來共有130多個(ge) 客房。村集體(ti) 成立旅遊開發公司,代表村民跟旅遊企業(ye) 進行合作,每年不僅(jin) 給村民分紅,還組織村民在旅遊企業(ye) 打工。

  村民巴珍家的藏式小樓,院內(nei) 鮮花簇簇、室內(nei) 溫暖如春,二樓的3個(ge) 房間租給旅遊企業(ye) 用作客房。“一年房租收入有2萬(wan) 多元,我在旅遊公司打工,月工資4000多元,一年收入七八萬(wan) 元,關(guan) 鍵是工作生活都在自己村裏,簡直是太方便了。”巴珍很滿意現在的生活。旦增達傑介紹,光房屋租金一項,村民戶均年增收3萬(wan) 多元。

  桃花朵朵,映著林芝鄉(xiang) 村的美;桃林片片,開出“幸福花”,釀出村民生活的甜。越來越多像索鬆村、嘎拉村、錯高村這樣的鄉(xiang) 村,用心守護桃花源般的自然環境,通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讓更多人來此看鄉(xiang) 村生活新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