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深度透視】豐收的密碼

發布時間:2023-12-15 10:42:00來源: 山西日報

  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確保平時產(chan) 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 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3年糧食產(chan) 量數據顯示,今年我省糧食總產(chan) 量295.62億(yi) 斤,創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76億(yi) 斤,增幅0.94%;單產(chan) 623.48斤/畝(mu) ,創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3.76斤/畝(mu) ,增幅0.61%。糧食播種麵積4741.5萬(wan) 畝(mu) ,比上年增加16.05萬(wan) 畝(mu) ,增幅0.34%。

  今年糧食獲得豐(feng) 收實屬不易。4月下旬,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我省部分麥區連續降水,小麥赤黴病麵臨(lin) 高發態勢;5月下旬,小麥主產(chan) 區運城市遭遇“爛場雨”,眼看成熟的麥子要打水漂;7月下旬,台風“杜蘇芮”強勢來襲,滹沱河陽泉市盂縣段河道水位暴漲,洪水淹沒部分農(nong) 田……自然災害頻發,糧食依然豐(feng) 收,是好政策、好技術、好服務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策支持有力 夯實基礎設施

  “現在我們(men) 種地的動力可大著呢,糧食價(jia) 格好,各種補貼也多。地力補貼早早地就打到我的賬戶上了,後期還有小麥‘一噴三防’、秋糧‘一噴多促’等專(zhuan) 項補貼。”運城市臨(lin) 猗縣孫吉鎮賈寺村郭秀愛家庭農(nong) 場遠近聞名,曾入選全國家庭農(nong) 場發展典型案例,農(nong) 場主郭秀愛和王成學夫妻說起國家對糧食生產(chan) 的重視嘖嘖稱讚,他們(men) 說出了許多種糧大戶的心裏話。 今年我省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堅持與(yu) 糧食主產(chan) 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壓責任、保麵積,抓管理、提產(chan) 量,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為(wei) 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山西貢獻。

  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出台《山西省黨(dang) 委和政府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糧食安全責任清單》,確保麵積隻增不減,將糧食播種任務逐級落實到村到田。省委常委會(hui) 、省委專(zhuan) 題會(hui) 、省長專(zhuan) 題會(hui) 和省政府常務會(hui) 議多次專(zhuan) 題研究糧食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11個(ge) 市黨(dang) 委政府向省委、省政府遞交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狀。

  省市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上下聯動。按季節、分作物、分時期抓播種、抓管理、抓收獲,奪取糧食豐(feng) 收。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為(wei) 主的社會(hui) 化服務蓬勃發展,今年我省托管麵積超過3300萬(wan) 畝(mu) 。

  74.37億(yi) 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等資金第一時間發放到農(nong) 戶和主體(ti) ;給予大豆20元/畝(mu) 、油料10元/畝(mu) 的生產(chan) 補貼;後期中央財政又下達我省一次性補助資金6383萬(wan) 元,重點支持對玉米、大豆實施“一噴多促”作業(ye) ;全麵實施小麥、玉米、馬鈴薯、大豆政策性保險;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印發糧食生產(chan) 支持政策明白紙6萬(wan) 份,發放到市、縣、鄉(xiang) 、村……一項項真金白銀的政策舉(ju) 措,增強了農(nong) 民的種糧信心,調動了農(nong) 民管糧種糧的積極性。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

  我省緊緊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大局,全力抓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水澆地建設和土壤普查三件要事,為(wei) 糧食豐(feng) 收夯實基礎。

  2023年,國家下達我省的年度任務是建設改造高標準農(nong) 田185萬(wan) 畝(mu) ,其中新建1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85萬(wan) 畝(mu) 。一年來,我省清底數、定模式、重質量、抓試點、強管護,確保“藏糧於(yu) 地”紮實落實。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與(yu) 省財政廳積極溝通協調,推動我省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300元/畝(mu) 。截至12月8日,我省建設改造高標準農(nong) 田211.4萬(wan) 畝(mu) ,其中新建完成158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完成66萬(wan) 畝(mu) ,全省新增恢複水澆地45.83萬(wan) 畝(mu) ,預計年底能夠全部完成建設任務。目前全省累計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2469.37萬(wan) 畝(mu) ,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麵積607.2萬(wan) 畝(mu) ,支撐糧食產(chan) 能60%以上。今年全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4000多萬(wan) 畝(mu) 。

  萬(wan) 眾(zhong) 一心,黃土變成金。

  我省糧食產(chan) 量分別在2013年、2020年、2022年先後跨過270億(yi) 斤、280億(yi) 斤、290億(yi) 斤三個(ge) 台階。2022年,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292.9億(yi) 斤。今年,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295.62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

  科技支撐強勁 單產(chan) 普遍提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根本出路在科技。聚焦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五良”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jue) 方案,才能把試驗田產(chan) 量轉化為(wei) 大田產(chan) 量。 年初,我省就發布現代農(nong) 業(ye) 主推技術、主推標準、主推品種,為(wei) 老百姓提供選擇參考。全麵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五大行動”,審定主要農(nong) 作物品種981個(ge) ,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同時,分區域分作物建設新品種展示評價(jia) 基地,建設省級展示評價(jia) 基地40個(ge) ,示範麵積10500畝(mu) ,展示品種2400個(ge) 。推廣玉米、大豆優(you) 良品種25個(ge) 。推廣玉米、雜糧作物水肥一體(ti) 化技術50餘(yu) 萬(wan) 畝(mu) ,畝(mu) 均增產(chan) 10%以上;地膜覆蓋技術700多萬(wan) 畝(mu) ,其中膜下滴灌200餘(yu) 萬(wan) 畝(mu) ,畝(mu) 均增產(chan) 100斤以上。

  夏糧生產(chan) 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第一仗。今年我省小麥經曆了去年冬季的斷崖式降溫、春季較嚴(yan) 重的倒春寒、灌漿期後期陰雨寡照等明顯不利影響,但在各級農(nong) 技人員的辛勤努力下,夏糧依然喜獲豐(feng) 收。

  翼城縣唐興(xing) 鎮東(dong) 關(guan) 村冬小麥田塊畝(mu) 產(chan) 825.99公斤,收獲今年我省小麥最高單產(chan) 。該田塊技術團隊負責人、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高誌強介紹,這個(ge) 田塊在“冬小麥—夏玉米水肥一體(ti) 化高產(chan) 栽培集成技術”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冬小麥耕播優(you) 化水肥精量綠色高產(chan) 栽培技術方案,精準高效地進行水肥管理,優(you) 化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措施,通過強化生長調節劑和葉麵肥的噴施,增加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和時間,促進籽粒灌漿結實,最終取得良好效果。

  曲沃縣範斌家庭農(nong) 場今年小麥平均畝(mu) 產(chan) 640公斤,總產(chan) 55.04萬(wan) 公斤,比去年增產(chan) 16.1%。問到原因,範斌解釋說:“小麥‘五防五促’晚播技術的應用為(wei) 豐(feng) 收奠定了基礎。我家農(nong) 場初期弱苗比例較大,後期通過分類施策,全麵落實各項防控及增產(chan) 技術,提高了單產(chan) 、增加了總產(chan) 。”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植業(ye) 管理處處長王圓榮介紹,今年我省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全力以赴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實施新型經營主體(ti) 糧油單產(chan) 提升工程,支持670個(ge) 新型經營主體(ti) 集中連片應用集成配套技術、推廣新技術新裝備80餘(yu) 萬(wan) 畝(mu) 。全省糧食單產(chan) 水平顯著提升,達到了預期目標。11個(ge) 單產(chan) 提升整建製推進縣畝(mu) 產(chan) 比當地平均水平高10%以上。

  省市縣統籌資金支持單產(chan) 提升,省財政安排專(zhuan) 項資金5000萬(wan) 元,推廣穩產(chan) 高產(chan) 有機旱作技術模式;呂梁市安排專(zhuan) 項資金8428萬(wan) 元支持糧食產(chan) 能提升;澤州縣對大豆種植每畝(mu) 補貼150元,支持推廣優(you) 質高產(chan) 品種和硬茬播種技術,開展“一噴多促”。

  藏糧於(yu) 技,終結碩果。

  晉中市壽陽縣景尚鄉(xiang) 5400畝(mu) 玉米高產(chan) 示範區,平均畝(mu) 產(chan) 2540斤,創我省玉米最高產(chan) 量紀錄;大同市雲(yun) 岡(gang) 區噸糧田萬(wan) 畝(mu) 示範基地303畝(mu) 玉米籽粒平均畝(mu) 產(chan) 達2299斤,比普通大田高300斤以上;澤州縣大陽鎮東(dong) 街村大豆畝(mu) 產(chan) 407.8斤。

  陽高縣堅持“整建製、全要素、高標準、高產(chan) 量”推進,紮實抓好“增密度、選模式、改肥水、防病害、配農(nong) 機、提質量”6項關(guan) 鍵技術措施,示範區千畝(mu) 方畝(mu) 增產(chan) 20%、萬(wan) 畝(mu) 片畝(mu) 增產(chan) 15%,項目區玉米最高畝(mu) 產(chan) 達1149.94公斤。突出典型示範,推廣膜下滴灌節水技術11.7萬(wan) 畝(mu) ,取得了節地10%、節藥20%、節肥30%、節水40%、省工50%以上的“12345”成效,全縣“噸糧田”麵積可達15萬(wan) 畝(mu) ;推廣“一噴多促”社會(hui) 化服務40萬(wan) 畝(mu) ,促進玉米畝(mu) 均增產(chan) 10公斤以上。

  柳林縣推廣“精選良種+增施肥料+精量密植+綠色防控”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全縣大豆平均畝(mu) 產(chan) 比當地平均水平高15%以上;澤州縣推廣“選用抗倒伏、早熟品種+麥稈還田+麥後硬茬播種+綠色防控+一噴多促”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全縣大豆平均畝(mu) 產(chan) 比當地平均水平高10%以上。

  “今年我家的玉米產(chan) 量比往年高30%,一斤一塊四毛二,我6畝(mu) 地純收入7000元左右。”夏縣禹王鎮史莊村玉米種植戶李永軍(jun) 告訴記者。

  優(you) 異的成績單離不開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的付出。他們(men) 堅持“一個(ge) 季節一個(ge) 季節、一個(ge) 生育期一個(ge) 生育期、一個(ge) 環節一個(ge) 環節”抓作物田間管理。

  在春季小麥生長的關(guan) 鍵時節,我省組織1.4萬(wan) 餘(yu) 名農(nong) 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包縣包村包主體(ti) ,到村到戶到田頭,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抓技術集成、主體(ti) 配套、政策銜接,以科技提單產(chan) ,以服務促增產(chan) 。秋糧產(chan) 量形成的關(guan) 鍵時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人員包市包片指導糧食生產(chan) ,組織開展“奮戰100天奪秋糧豐(feng) 收”行動。舉(ju) 辦種植業(ye) 高效發展、大豆玉米單產(chan) 提升等觀摩培訓會(hui) ,推動各項技術落實,指導農(nong) 戶分作物、分長勢、分時段做好秋糧田間管理工作。

  節糧減損,重在行動。今年“三夏”期間,全省投入小麥聯合收獲機1.5萬(wan) 餘(yu) 台、拖拉機6萬(wan) 餘(yu) 台、播種機2.2萬(wan) 餘(yu) 台。小麥機收率達到99.4%。配備智能終端等先進裝備的聯合收獲機占總量的八成以上,機收損失率更低,作業(ye) 效率更高,高峰期日收獲麵積達到91.16萬(wan) 畝(mu) ,突破曆史新高。秋糧收獲時節,省農(nong) 機發展中心在全省設立玉米機收損失監測點29個(ge) ,組織機收減損技能培訓72次、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30次,玉米機收損失率控製在3.5%以內(nei) 。

  防災減災到位 確保顆粒歸倉(cang)

  5月下旬,我省小麥主產(chan) 區運城市出現持續陰雨天氣,而全市400多萬(wan) 畝(mu) 小麥已經進入大麵積收獲期。

  一場與(yu) 時間賽跑的搶收拉開序幕。

  為(wei) 避開陰雨天,從(cong) 6月7日開始,運城市鹽湖區、臨(lin) 猗縣、平陸縣、永濟市、萬(wan) 榮縣等小麥成熟區開啟晝夜搶收模式。連續多日,運城市黨(dang) 員幹部、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和群眾(zhong) 一起“搶晴戰雨”,確保適收快收、應收盡收。

  “合作社27台收割機全部投入搶收,從(cong) 早上6點到晚上12點,人歇機不歇,一天能收3000來畝(mu) 。”鹽湖區上邵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李國強說起當時的情景依然心情激動。“我們(men) 投入了10台抽水泵、兩(liang) 台挖掘機,組織村民連日搶排田間積水,好讓收割機盡快進地作業(ye) 。”西王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王軍(jun) 計說,為(wei) 方便村民就近曬糧,文化廣場、村委會(hui) 大院等開闊地,全部變身“麥場”。

  麵對麥收初期運城持續降雨、中期小麥收獲期趨於(yu) 集中造成機具緊張等不利因素,我省因地製宜投入農(nong) 機應急作業(ye) 服務隊,采取濕地作業(ye) 、挑燈夜戰、加急轉場、應急烘幹等一係列超常舉(ju) 措,有效提高了效率,確保了糧食顆粒歸倉(cang) 。運城和臨(lin) 汾兩(liang) 市聯合組建100台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應急救援車隊和200台輪式聯合收割機應急救援車隊,有序支援抗災減災和搶收搶種。臨(lin) 汾市縣農(nong) 機部門公布了全市69台8445噸烘幹能力的糧食烘幹設備和94個(ge) 鄉(xiang) 鎮339萬(wan) 平方米小麥晾曬場所的具體(ti) 信息,全力做好小麥搶收和烘幹晾曬工作。

  “三夏”期間,全省出動農(nong) 機應急服務隊187支,開展應急作業(ye) 服務188.8萬(wan) 畝(mu) ,服務農(nong) 戶16.3萬(wan) 戶;投入機械化烘幹主體(ti) 158個(ge) ,烘幹糧食55.4萬(wan) 噸,服務4.3萬(wan) 農(nong) 戶。

  省小麥體(ti) 係崗位專(zhuan) 家、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中心副主任劉誌峰負責晉城市小麥生產(chan) 技術服務,多次帶領服務隊成員深入澤州縣、陽城縣小麥生產(chan) 重點鄉(xiang) 鎮:“4月下旬連續降水,當時小麥正進入抽穗揚花期,我們(men) 迅速組織人員編寫(xie) 防控技術要點,通過多個(ge) 渠道廣泛宣傳(chuan) ,幫助農(nong) 民防控赤黴病。”

  針對春旱、伏旱,各地利用科技等手段全方位應對。今年,長子縣針對每年伏旱嚴(yan) 重的情況,集成了“一免五增”藝機一體(ti) 化技術+玉米優(you) 良品種+寬窄行密植+一噴多促,種植的5236畝(mu) 玉米生長健壯,抗旱、抗倒能力增強,雜草減少。經測產(chan) ,平均畝(mu) 產(chan) 達到2447.1斤,增產(chan) 效果明顯。

  發布土壤墒情監測報告、及時發布降雨等強對流天氣預警、印發“蟲口奪糧”保豐(feng) 收行動方案,累計實施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1000多萬(wan) 畝(mu) 次,各級各類部門積極開展災害性天氣和病蟲害防範,為(wei) 糧食豐(feng) 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7月31日,在滹沱河陽泉市盂縣段,河道水位暴漲,洪水淹沒部分農(nong) 田,陽泉市組織市縣鄉(xiang) 三級800餘(yu) 名農(nong) 技人員,深入全市31個(ge) 鄉(xiang) 鎮進行拉網式排查與(yu) 指導幫扶。同時,迅速調撥儲(chu) 備速生蔬菜種子、肥料等生產(chan) 所需物資,以最快速度恢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我省安排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救災資金2780萬(wan) 元,切實減輕洪災對秋糧生產(chan) 的影響。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幾天,瑞雪普降、沃野滋潤,三晉大地正醞釀著來年更大的豐(feng) 收。(記者王秀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