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日喀則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惠民生促增收

發布時間:2024-01-23 09:56:00來源: 西藏日報

  2023年,日喀則全市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任務25.93萬(wan) 畝(mu) (新建8.96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16.97萬(wan) 畝(mu) ),總投資約5.78億(yi) 元。截至10月底,全市2023年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工程項目進度達87.76%,總直達資金約5.37億(yi) 元、支出率達67.97%,建設進度和直達資金支出率均居全區首位。

  自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以工代賑項目實施以來,日喀則市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結合當地實際,以搖號方式將400萬(wan) 以下的標段交給有資質、有信譽、有擔當、有能力的當地農(nong) 牧民施工隊(合作社)實施,努力實現促進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和守住糧食安全的“雙豐(feng) 收”目標。建成後的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大幅改善、耕地質量進一步提升、農(nong) 田抗災減災和旱澇保收能力明顯增強、糧食單產(chan) 逐步得到提升。實現土壤改良23.36萬(wan) 畝(mu) ,新增和改善灌溉麵積41.24萬(wan) 畝(mu) ,全市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6.46%。同時,高標準農(nong) 田的灌排和交通體(ti) 係更加完善,推動了土地規模經營和機械化發展,通過節約人工、肥料、農(nong) 藥等投入和增加綜合收益,促進了農(nong) 業(ye) 節本增效。日喀則市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提升至72%以上,有效降低了田間作業(ye) 成本,“耕、種、收”環節較傳(chuan) 統作業(ye) 縮減了5至6個(ge) 工作日。通過以工代賑,讓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參與(yu) 務工就業(ye) 、機械租賃,增加了新型經營主體(ti) 的收入,拓寬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渠道。此外,將項目建設新增耕地劃歸村集體(ti) ,村集體(ti) 可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增加集體(ti) 經濟收入。

  自2022年年底以來,日喀則市縣兩(liang) 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全麵開展“生態田間”行動,從(cong) 加強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加大政策宣傳(chuan) 宣講等方麵,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23年桑珠孜區、江孜縣、拉孜縣等8個(ge) 縣區以2023年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為(wei) 契機,投資約2億(yi) 元的建設水利項目,預計能解決(jue) 灌溉麵積18萬(wan) 餘(yu) 畝(mu) 。同時,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建設過程中,廣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水資源利用率普遍由40%以下提升到50%以上。

  日喀則市圍繞青稞作物提高單產(chan) 、改善品質、增強抗逆性、引領示範等方向,大力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製“四新”示範。2023年北大荒集團在日喀則市繼續流轉577畝(mu) 青稞種植區,加快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集成示範與(yu) 推廣,示範帶動青稞種植標準化水平整體(ti) 提升。各縣區因地製宜廣泛動員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參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示範推廣“田間黨(dang) 建”,宣傳(chuan) 教育引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深知“惠在何處、惠從(cong) 何來”,進一步增強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的信心決(jue) 心。同時,為(wei) 解決(jue) 山溝村農(nong) 田稀碎化問題,日喀則市按土地質量等級實行連片種植,統籌考慮資源整合、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土地適度規模化種植等問題,從(cong) 而有效提升了群眾(zhong) 認可度和接受度。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