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關(guan) 稅缺乏依據”“象征意義(yi) 大於(yu) 實際影響”……在美國政府14日宣布對華商品加征新關(guan) 稅後,國際輿論紛紛表示質疑與(yu) 批評。很多媒體(ti) 認為(wei) ,美方持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破壞中美正常經貿往來,不利於(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最終會(hui) 讓它自己感受到一次比一次疼。
2018年3月,美國時任特朗普政府依據所謂“301調查”挑起對華貿易戰,先後對約3600億(yi) 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高額關(guan) 稅。2022年5月,在四年期對華加征關(guan) 稅行動到期前,拜登政府宣布啟動相關(guan) 複審程序。當地時間14日,美方發布了複審結果,宣布進一步提高對華關(guan) 稅,涉及商品包括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為(wei) 代表的中國“新三樣”,以及關(guan) 鍵礦產(chan) 、半導體(ti) 、鋼鋁、港口起重機、個(ge) 人防護裝備等。
這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的進口關(guan) 稅令人瞠目——從(cong) 27.5%升至102.5%,對太陽能電池的進口稅從(cong) 25%提高到50%,對鋰電池的關(guan) 稅稅率從(cong) 7.5%提高到25%。不難看出,美國政府此次針對的重點是中國新能源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難怪美國多名高官近期密集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chan) 能過剩”,不過是為(wei) 加征關(guan) 稅製造借口。
美方再次舉(ju) 起關(guan) 稅大棒,能起到作用嗎?由於(yu) 受到重重限製,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芯片此前並未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數據顯示,當前,電動汽車、醫療用品和半導體(ti) 產(chan) 品僅(jin) 占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5.9%,不到中國出口總額的1%。2023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數量僅(jin) 一萬(wan) 多輛,在出口總量中占比不足1%。今年一季度,中國對美出口的電動汽車不足2000輛。
基於(yu) 此,《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相關(guan) 行業(ye) 並不依賴美國市場,美方追加關(guan) 稅很難對中國企業(ye) 產(chan) 生實質性影響。彭博社也分析稱,美國政府瞄準中國綠色科技領域,看似猛烈實際隻具象征意義(yi) ,“幾乎不會(hui) 削弱中國經濟的增長”。
既然這樣,美國政府為(wei) 何要這麽(me) 做呢?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麵,由於(yu) 美國在新能源等領域競爭(zheng) 不過中國,美國政客不得不使出貿易保護手段打壓中國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本國企業(ye) 謀求更有利的競爭(zheng) 環境,維護美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高端位置。
另一方麵,這更像一場“政治秀”。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經濟卻陷入高通脹、高財政赤字等多重困境,“禍水外引”便成為(wei) 現任政府的慣性選擇。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此時發起對華“關(guan) 稅戰”,主要出於(yu) 國內(nei) 政治需求,目的是在搖擺州選民關(guan) 心的經濟問題上展現對華強硬,來爭(zheng) 取更多選票。
那麽(me) ,高關(guan) 稅能幫美國政客打響如意算盤嗎?從(cong) 經濟層麵看,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緩慢有其自身原因,包括生產(chan) 成本高、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不足等。去年下半年爆發的美國汽車產(chan) 業(ye) 工人罷工,更是反映出美國政府發展新能源車觸碰了傳(chuan) 統汽車行業(ye) 的利益。這些內(nei) 在症結,不是靠加征關(guan) 稅能治得了的。美國貿易專(zhuan) 家斯科特·林西科姆指出,美國加征關(guan) 稅舉(ju) 措無法幫助本土產(chan) 業(ye) 繁榮,反而扭曲了市場。
至於(yu) 美國政客想利用加征關(guan) 稅拉選票,恐怕也難以如願。因為(wei) 大量事實證明,2018年美國政府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已讓美國企業(ye) 和民眾(zhong) 付出沉重代價(jia) 。據穆迪公司推算,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加征對華關(guan) 稅92%的成本,美國家庭每年增加開支1300美元。另有研究顯示,對華貿易戰讓美企損失1.7萬(wan) 億(yi) 美元市值,失去近25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2022年10月,美國《國會(hui) 山報》刊文承認,對華關(guan) 稅戰“滿盤皆輸”。
前車之鑒猶在眼前,美國政府卻一錯再錯。這勢必會(hui) 讓美國企業(ye) 和消費者受傷(shang) 更重。統計顯示,目前在美國本土電動汽車品牌中,有30%至51%的零部件來自中國。美國汽車製造商普遍擔心,對華加征關(guan) 稅會(hui) 推高電動汽車製造成本,加重國內(nei) 消費者負擔,最終嚴(yan) 重影響美國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事實證明,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是在開放競爭(zheng) 中練就的真本事,不僅(jin) 豐(feng) 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美方不擇手段打壓中國,阻擋不了中國發展振興(xing) ,反而暴露出自己陣腳已亂(luan) 、理智喪(sang) 失,坐實“國際規則破壞者”的身份。掄起關(guan) 稅大棒,美方隻會(hui) 越打越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