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接一輛載著電動機場巴士的巨型拖車駛出TAM歐洲商用車研發製造公司的工廠大門,開啟前往巴黎戴高樂(le) 國際機場的“服役”之路。這是記者日前在斯洛文尼亞(ya) 第二大城市馬裏博爾郊區看到的情景,中國技術助力這家斯洛文尼亞(ya) 民族品牌車企逐夢巴黎奧運會(hui) 。
巴黎戴高樂(le) 國際機場此次訂購的24輛電動巴士將在7月26日開幕的奧運會(hui) 期間投入使用,以確保奧運期間機場高效運行。
“這對我們(men) 意義(yi) 重大。”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富雄對新華社記者說,這不僅(jin) 是對公司產(chan) 品質量的高度認可,還體(ti) 現了品牌的區域影響力,為(wei) 公司未來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這是6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ya) 馬裏博爾郊區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製造公司工廠拍攝的電動巴士生產(chan) 線。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
TAM歐洲商用車研發製造公司的前身馬裏博爾汽車廠成立於(yu) 1947年,曾是當地著名的卡車、拖車和軍(jun) 用汽車生產(chan) 商,是馬裏博爾市支柱企業(ye) 。然而,隨著市場變化和經濟轉型,企業(ye) 麵臨(lin) 更多挑戰,經曆多次重組並幾易其主,最終於(yu) 2011年宣布破產(chan) 。
該公司生產(chan) 技術部門主管戈拉茲(zi) 德·布比奇在這裏工作了30年,對十多年前企業(ye) 陷入困境仍記憶猶新。“當時我壓力很大,很憂心。後來中國公司接管企業(ye) ,我很高興(xing) 看到這一品牌走得更遠。這些年來,我們(men) 在努力奮鬥,如今TAM品牌前景光明。”
企業(ye) 被中國公司接手後保留了原有商標,於(yu) 2013年恢複生產(chan) ,現在是商用車行業(ye) 的重要參與(yu) 者。“中國人給這一品牌注入了活力。”布比奇說。
6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ya) 馬裏博爾郊區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製造公司工廠,工人在電動巴士生產(chan) 線上工作。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
公司定期派本地員工前往中國工廠學習(xi) 新技術,而中方技術人員也定期到斯洛文尼亞(ya) 工廠進行現場指導。布比奇多次前往中國參加培訓,從(cong) 一名裝配線的組長成長為(wei) 如今的生產(chan) 技術部門主管。
同時,他也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友好,他表示與(yu) 中國同事一直合作得很好。“和他們(men) 交往很愉快,他們(men) 很尊重人。我有很多中國朋友。”他說。
談到公司技術升級和轉型,布比奇說,過去公司製造內(nei) 燃機巴士,現在專(zhuan) 注於(yu) 綠色解決(jue) 方案,例如電動巴士和氫燃料巴士,以及“油改電”巴士。
6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ya) 馬裏博爾郊區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製造公司工廠,工人在電動巴士生產(chan) 線上工作。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
馬富雄介紹說:“在環保方麵進行升級是我們(men) 得到巴黎機場訂單的重要原因。”此外,公司與(yu) 百餘(yu) 家國際機場合作的成功經驗,以及在歐盟範圍內(nei) 建立40多個(ge) 維修中心的優(you) 質售後服務,都是此次拿下奧運訂單的重要因素。
馬富雄說,在新能源領域,歐洲供應鏈存在短板。“我們(men) 通過向當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生產(chan) 出符合我們(men) 汽車標準的零部件。”過去中國引進歐洲技術,現在中國技術也在促進當地產(chan) 業(ye) 鏈升級。
該公司還與(yu) 當地學校、組織和社區保持密切聯係,與(yu) 產(chan) 業(ye) 工人培訓項目深度合作,以培養(yang) 當地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增加就業(ye) 、提升企業(ye) 本地化管理水平。
對於(yu) 公司未來,布比奇表示樂(le) 觀。他說:“我們(men) 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men) 的用戶不僅(jin) 僅(jin) 在歐洲,在非洲、中東(dong) 等地區也有我們(men) 的用戶。”(記者:周玥;剪輯:王鑫騫(實習(xi) 生);編輯:徐超、陳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