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研究發現海底多金屬結核可能產生“暗氧”

發布時間: 2024-07-24 09:15:00 來源: 新華社

  地球上的氧氣主要來自光合作用。一個(ge) 由英國、美國、德國等國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發現,在黑暗的大洋深處,多金屬結核也可能產(chan) 生氧氣。這表明“暗氧”可能在生態係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多金屬結核是一種海底礦產(chan) 資源,常以半埋藏狀態分布於(yu) 海底沉積物之上,含有錳、鐵等多種金屬成分,大小通常與(yu) 土豆相當。

  研究團隊22日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men) 在太平洋一個(ge) 富含多金屬結核的海底抓取沉積物,放入封閉的實驗裝置,並測量其中的氧氣含量變化。結果發現,氧氣含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上升。 一步研究發現,海底多金屬結核中的材料可起到類似電池的作用,每個(ge) 結核表麵的電位可達約1伏特,如將大量結核聚集在一起,就可能產(chan) 生足夠的電壓,通過電解原理將海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研究人員推斷,多金屬結核可能在提高深海中氧氣水平方麵發揮了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有許多疑問待解,包括產(chan) 生電流的能量來源、反應是否持續發生、這些氧氣對周圍生態係統的影響等。不過,最新發現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海底多金屬結核可能為(wei) 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氧氣。

  這項研究令一些科研人員感到興(xing) 奮,但也引發不少質疑。有人指出,研究結果可能是外部來源的氧氣汙染所致。還有人認為(wei) ,海底多金屬結核所含氧化物的生成需要氧氣,而光合作用是這些氧化物產(chan) 生的先決(jue) 條件,因此結核產(chan) 氧不太可能在地球氧氣含量增加過程中發揮作用。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