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記者手記丨從大眾關廠看歐洲經濟之困

發布時間: 2024-10-09 10:21:00 來源: 新華網

  近期,在有“歐洲首都”之稱的布魯塞爾街頭,記者親(qin) 曆了一場大規模示威。參與(yu) 者告訴記者,示威的目的是聲援當地麵臨(lin) 裁員風險的奧迪電動汽車工廠員工。

  前不久,德國老牌汽車製造商大眾(zhong) 集團宣布重組位於(yu) 布魯塞爾南部的奧迪電動汽車工廠,考慮裁員並關(guan) 閉其在德國本土的部分工廠。作為(wei) 歐洲製造業(ye) 翹楚,大眾(zhong) 員工原本是歐洲當地人引以為(wei) 傲的身份。但如今,由於(yu) 歐洲經濟大環境不好,企業(ye) 經營不斷出現問題,大眾(zhong) 員工也麵臨(lin) 工作不保的可能,令人唏噓。

  這是2019年3月6日在瑞士日內(nei) 瓦國際車展上拍攝的大眾(zhong) 汽車公司的全地形電動概念車ID.BUGGY。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事實上,大眾(zhong) 遭遇的挑戰並非孤例。很多歐洲製造業(ye) 企業(ye) 裁員、關(guan) 廠甚至破產(chan) ,折射出歐洲經濟疲軟的窘境。今年9月,歐元區製造業(ye) 活動明顯放緩,服務業(ye) 信心下降。新業(ye) 務、新訂單、采購活動等關(guan) 鍵指標均快速下降,裁員速度達到2020年8月以來最快水平。分析人士預測,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可能會(hui) 進一步走弱。

  德國漢堡商業(ye)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賽勒斯·德拉魯維亞(ya) 表示,歐洲製造業(ye) 正在走下坡路,商業(ye) 狀況近期也持續惡化。意大利前總理、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撰寫(xie) 的歐洲未來競爭(zheng) 力戰略報告也對歐元區經濟表達擔憂。在經曆了新冠疫情、能源危機等衝(chong) 擊後,歐元區經濟陷入停滯,複蘇跡象難覓。

  觀察人士表示,歐洲經濟疲弱不堪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yu) 美國。

  近年來,美國實施一係列單邊主義(yi) 產(chan) 業(ye) 政策,試圖實現製造業(ye) “回流”,給歐洲國家造成產(chan) 業(ye) 外遷壓力,使歐洲國家獲得關(guan) 鍵技術和投資的機會(hui) 減少,導致創新能力下降、供應鏈不穩、就業(ye) 機會(hui) 減少,持續削弱歐洲經濟,甚至給歐洲帶來“去工業(ye) 化”風險。

  德國《商報》此前報道,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從(cong) 歐洲“吸走”資金超過百億(yi) 美元。歐洲議會(hui) 國際貿易委員會(hui) 主席貝恩德·朗格表示,美國的做法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是貿易保護主義(yi) 行徑。受美國政策驅動,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博世、采埃孚等德國企業(ye) 在美國選址建廠,總投資超過十億(yi) 美元。這種趨勢不但造成德國相關(guan) 行業(ye) 工作崗位減少,還導致上下遊供應商陷入困局,不得不裁員。

  2023年11月15日,顧客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超市內(nei) 購物。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另外,美國貨幣政策引發的“美元潮汐”也令本已低迷的歐洲經濟難以招架。

  2022年,美國率先開啟激進加息,加之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導致歐洲資本大量流向美國,歐元對美元匯率降至20年來新低,一度跌破1比1。隨著美元走強,以美元計價(jia) 的原材料與(yu) 中間產(chan) 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進一步推高歐洲通脹水平,給企業(ye) 經營和民眾(zhong) 生活帶來沉重負擔。

  為(wei) 應對美國加息帶來的負麵影響,歐洲央行被迫開啟自歐元區成立以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周期。由於(yu) 融資成本抬高、需求減弱,歐洲商業(ye) 地產(chan) 、能源密集型行業(ye) 、零售業(ye) 企業(ye) 接連裁員甚至宣布破產(chan) ,家庭和居民消費投資受到抑製,歐洲經濟活動顯著放緩。同時,歐洲銀行股價(jia) 因美國加息遭受重創,瑞士信貸銀行瀕臨(lin) 倒閉,最終被瑞銀集團收購。

  最近一段時間,美聯儲(chu) 降息再次令歐洲央行承壓。國際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馬爾塞洛·埃斯特旺表示,歐美目前存在的利差將帶來歐元升值、出口下降、經濟疲軟等風險。

  這是2019年9月1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元紙幣。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此外,受美國影響,歐盟近年來的貿易政策越來越封閉,出現“關(guan) 鍵原材料對華高度依賴”“中國新能源產(chan) 能過剩”“不公平補貼”等指責中國的聲音,並以此為(wei) 借口推動貿易保護主義(yi) 政策。中國歐盟商會(hui) 主席延斯·埃斯克隆表示,“脫鉤論”“去風險”隻會(hui) 讓企業(ye) 更難在海外市場立足。

  如今,中東(dong) 衝(chong) 突升級,烏(wu) 克蘭(lan) 危機持續外溢,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推動歐洲能源和天然氣價(jia) 格走高。凜冬將至,曆時一年之久的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尚未找到令人滿意的解決(jue) 方案。究竟是追隨美國繼續采取保護主義(yi) 措施,還是走向互利共贏的合作之路,歐盟的抉擇或將決(jue) 定其能否走出這個(ge) 經濟“寒冬”。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