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世經述評 | 歐汽車業電動化轉型挑戰大

發布時間: 2024-10-12 09:43:00 來源: 經濟日報

 

  近期,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銷量持續下滑,引發業(ye) 界廣泛擔憂。麵對這一嚴(yan) 峻形勢,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hui) (ACEA)呼籲,在2025年碳排放新規生效前采取緊急行動,扭轉銷量頹勢,重振歐盟汽車行業(ye) 的競爭(zheng) 力,保障其健康發展。

  為(wei) 實現2050年交通脫碳的目標,歐盟自2025年起對新車二氧化碳排放設定了更為(wei) 嚴(yan) 苛的上限,規定新車每公裏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降至93.6克,相較於(yu) 2024年規定的116克顯著下調。這一政策不僅(jin) 要求汽車製造商采取更為(wei) 激進的減排措施,更預示著大量傳(chuan) 統燃油車的生產(chan) 將麵臨(lin) 縮減。鑒於(yu) 電動汽車的減排效果顯著,汽車電動化轉型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純電動汽車在歐盟新車注冊(ce) 量中僅(jin) 占12.5%,與(yu) 既定目標相差甚遠。

  數據顯示,今年8月,歐盟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3.9%,已連續4個(ge) 月呈下降趨勢。其中,德國和法國作為(wei) 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兩(liang) 大支柱,銷量分別下跌68.8%和33.1%。這直接導致歐盟新車銷量同比下降18.3%,創下近3年來最低紀錄。ACEA主席、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警告稱,若歐盟電動汽車銷量未能有效改善,車企將麵臨(lin) 巨額罰款,並且可能被迫減產(chan) 燃油車,從(cong) 而加劇市場競爭(zheng) 和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性。

  歐洲電動汽車需求驟減的原因錯綜複雜。一方麵,隨著政府補貼逐步減少,購車成本顯著增加,抑製了消費者的購買(mai) 意願。以德國為(wei) 例,自2023年起,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額度大幅減少,直接影響了市場銷量。另一方麵,歐洲整體(ti) 經濟環境低迷也削弱了消費者對高價(jia) 值商品的購買(mai) 能力,電動汽車作為(wei) 非必需品自然不在消費者的購買(mai) 範圍內(nei) 。

  盡管歐洲汽車製造商在電動化轉型上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與(yu) 資金,但當前的市場表現卻難言樂(le) 觀。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作為(wei) 歐洲電動化的領軍(jun) 者,已在電動化轉型上累計投入800多億(yi) 歐元,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nei) 繼續投資1800億(yi) 歐元。然而,市場銷量的下滑直接衝(chong) 擊了其財務表現,相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眾(zhong) 汽車淨利潤同比下降14%,主要原因就是歐洲和美國電動汽車銷量不佳。斯特蘭(lan) 蒂斯、寶馬、雷諾和梅賽德斯—奔馳等其他汽車製造商也未能幸免,今年上半年收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麵對電動汽車市場的急劇萎縮與(yu) 碳排放新規的臨(lin) 近,ACEA指出,現行規則未能充分考慮近年來地緣政治與(yu) 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並且法律本身缺乏靈活性,難以應對現實社會(hui) 的快速變遷,從(cong) 而削弱了歐盟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zheng) 力。同時,缺乏充電設備和加氫基礎設施、有競爭(zheng) 力的製造環境、負擔得起的綠色能源、稅收優(you) 惠政策以及原材料、氫和電池的安全供應等關(guan) 鍵條件,也是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重要因素。此外,經濟增長乏力、消費者接受度低以及對基礎設施的不信任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困境。

  在緊迫的時限與(yu) 嚴(yan) 格的法規雙重壓力下,歐洲汽車行業(ye) 雖然正竭力應對電動汽車需求放緩這一困局,但部分汽車製造商仍可能因無法達到碳排放標準而麵臨(lin) 巨額罰款。而對於(yu) 普通消費者而言,政策變動無疑將增加購車成本。一方麵,更嚴(yan) 格的排放標準可能推高燃油車的價(jia) 格;另一方麵,盡管電動汽車在運營成本上具有長期優(you) 勢,但高昂的初始購買(mai) 成本仍使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因此,在電動汽車與(yu) 燃油車之間找到平衡點,引導消費者在價(jia) 格與(yu) 環保之間作出選擇,成為(wei) 汽車製造商亟待解決(jue) 的重要課題。

  為(wei) 應對這一挑戰,ACEA敦促歐盟委員會(hui) 采取緊急措施,將原定於(yu) 2026年和2027年進行的車輛二氧化碳法規審查提前至2025年,並考慮出台短期緩解方案,助力汽車製造商實現排放目標。同時,汽車製造商也呼籲政府重新審視電動汽車補貼政策,以刺激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純電動汽車市場低迷之際,歐洲混合動力車市場卻呈現出逆勢增長態勢,成為(wei) 消費者的過渡選擇。數據顯示,歐洲混合動力車市場份額已從(cong) 去年的24%增長至31.3%,其中,傳(chuan) 統混合動力車型和輕度混合動力車型的增長尤為(wei) 顯著。

  盡管當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麵臨(lin) 諸多挑戰,但行業(ye) 內(nei) 外普遍認為(wei) ,歐洲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電動汽車的競爭(zheng) 力將不斷提升;歐盟對綠色交通的堅定承諾也將為(wei) 電動汽車市場提供長期發展動力。要走出當前的困境,歐洲汽車製造商和政府部門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一方麵,汽車製造商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另一方麵,政府部門需要製定更加合理的政策措施,支持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隻有這樣,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經濟日報記者 謝夢凡)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際深一度:無力挽救的美國“債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赤字達1.8萬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增加1390億美元。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詳細分析了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會帶來的財政後果,報告認為,特朗普的政策將大幅增加美國政府的赤字。 [詳細]
  • 歐洲動力電池為何難產

    近日,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歐洲動力電池“領頭羊”企業北伏宣布將調整業務模式,裁減約1600名員工,暫停生產陰極活性材料,並推遲新建電池超級工廠計劃。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