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歐洲的“團結”隻流於(yu) 表麵,實則缺乏統一的身份認同。當前歐洲正麵臨(lin) 多重挑戰,包括大國競爭(zheng) 、俄烏(wu) 衝(chong) 突、能源危機等。如果繼續對俄羅斯封閉、對美國懷疑、對中國消極,歐洲可能陷入孤立狀態。歐洲必須扭轉“零和”觀念,正視中國崛起,重視對華關(guan) 係,在國家層麵尋求政治對話,開拓合作領域,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作者:康斯坦丁諾斯·格裏瓦斯 (Konstantinos Grivas)
希臘軍(jun) 事學院地緣政治學教授戰爭(zheng) 理論與(yu) 分析部門主任
要研究歐洲和中國的經貿關(guan) 係,分析它們(men) 之間的競爭(zheng) 與(yu) 協作關(guan) 係的特征,就不能隻談中歐,而應該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背景下進行研究。同樣,中歐關(guan) 係的好壞,以及歐洲如何“解讀”中國,不是中歐自己就能決(jue) 定的,而是深受西歐國家目前對待俄羅斯和美國的態度影響。
如今,歐洲正經曆一個(ge) 極具挑戰的時期。曠日持久的烏(wu) 克蘭(lan) 危機讓歐洲人持續感受到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它造成了美俄之間前所未有的裂痕,這種裂痕甚至在冷戰時期都沒有出現過。盡管歐洲各國之間政治製度不盡相同,地緣政治方麵存在競爭(zheng) ,甚至曆史上打過無數場仗,但一直以來,歐洲人心中多少總是有一種“歐洲大一統”的觀念。然而現在,情況變了。
在俄羅斯和西歐(包括許多中歐和東(dong) 南歐國家)之間,一種深深的疏離感已經形成。此外,多年來的歐洲一體(ti) 化進程讓許多歐洲人將“歐洲”的概念縮小到“歐盟”,他們(men) 認為(wei) 這個(ge) “小歐洲”正在受到外敵——也就是俄羅斯的威脅。與(yu) 此同時,歐盟其實遠未實現統一的身份認同,而內(nei) 部的相互敵意和猜疑卻放大了,尤其是幾年前希臘爆發經濟危機期間,歐盟主要經濟體(ti) 德國對待希臘的冷酷態度,在希臘人(其實不光是希臘人)看來好像是征服者對待被征服者一般。
因此,在這裏我們(men) 可以看到“兩(liang) 個(ge) 歐洲”:一個(ge) 是“統一的歐洲”,它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可以壟斷“歐洲”一詞,幻想把俄羅斯排除在歐洲大門之外;另一個(ge) 是“多疑的歐洲”,團結隻是人為(wei) 製造出來的膚淺表象,實則內(nei) 部矛盾重重。總而言之,歐洲就像是一個(ge) “縮小版”的、“刪減版”的“半成品”。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與(yu) 此同時,歐洲與(yu) 美國的關(guan) 係也處於(yu) 一種微妙的狀態。一方麵,烏(wu) 克蘭(lan) 危機強化了歐洲對美國軍(jun) 事力量的依賴;但另一方麵,人們(men) 越來越擔心,美國正在利用歐洲推進自己的地緣政治議程,重塑其對歐洲的霸權,把歐洲目前本就有限的一點獨立性也剝奪掉。
此外,烏(wu) 克蘭(lan) 危機和中東(dong) 地區的長期不穩定也給歐洲經濟帶來了嚴(yan) 重挑戰,主要原因是歐洲的能源供應問題。這也引發了另一個(ge) 問題。歐洲人癡迷於(yu) 所謂的“綠色發展”,對核能比較反感,這讓歐洲的能源基礎設施從(cong) 未像今天這樣捉襟見肘。煤電被妖魔化了,核裂變發電也被妖魔化了,核聚變發電技術還遙遙無期,來自俄羅斯和中東(dong) 的石油天然氣要麽(me) 被切斷,要麽(me) 極其脆弱,人們(men) 隻能把僅(jin) 有的希望寄托於(yu) 可再生能源上——但這顯然不能滿足歐洲的能源需求。
綜上所述,歐洲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陷入危機,歐盟被多重危機團團包圍,經濟麵臨(lin) 嚴(yan) 重問題。
這還不算,這個(ge) 本已深陷重圍的歐洲還要疲於(yu) 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崛起,中國不可避免地成為(wei) 歐洲在經濟和工業(ye) 領域的競爭(zheng) 對手和合作夥(huo) 伴。所謂“國際關(guan) 係”,本就應該是參與(yu) 者之間競爭(zheng) 和協同作用的混合體(ti) 。早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ya) 條約》簽訂後,歐洲就呈現出多極化趨勢,當時的歐洲各國就對這一點非常清楚。自那時以來,歐洲國家之間的關(guan) 係一直是不斷變化的協同效應和競爭(zheng) 關(guan) 係的混合體(ti) 。然而時至今日,“統一的歐洲”似乎已經忘記了這一點。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此外,主張二元對立的摩尼教一直以來是歐洲文化的一個(ge) 重要元素,歐洲的種種地緣政治行為(wei) 都建立在這個(ge) 隱藏的基礎之上。西方文化源於(yu) 基督教,而西方基督教的一個(ge) 基本元素是摩尼教對世界的解讀。受此影響,西方國家把同其他國家的關(guan) 係視為(wei) “零和”博弈——要麽(me) 全麵競爭(zheng) ,要麽(me) 完全結盟,如果是對手,那麽(me) 必須予以妖魔化。
因此,當代歐洲很難在現實和理性的框架內(nei) 看待同中國的關(guan) 係。一個(ge) 內(nei) 部團結岌岌可危的“半成品”歐洲、一個(ge) 自絕於(yu) 俄羅斯的“小歐洲”,它對美國持懷疑態度,對內(nei) 部持懷疑態度,自然也對中國持懷疑態度。歐洲慣於(yu) 在“絕對競爭(zheng) 或結盟”的摩尼教框架內(nei) 看待國際關(guan) 係,更加劇了這種懷疑。
隻要烏(wu) 克蘭(lan) 和中東(dong) 的衝(chong) 突還在繼續,歐洲這種偏執的不安全感和懷疑就不會(hui) 停止,反而會(hui) 不斷增長。盡快在這些地區建立和平——哪怕是脆弱的和平,也是至關(guan) 重要的。
但比這更重要的是,要在中歐之間強化一種“合作的觀念”。首先要認識到,歐洲決(jue) 不能陷入與(yu) 中國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中。一個(ge) 對俄羅斯封閉、對美國懷疑、對內(nei) 部也懷疑、對中國消極的歐洲,有可能最終走向孤立,甚至自我毀滅。
與(yu) 中國合作的框架如何構建?這需要中歐雙方深刻理解烏(wu) 克蘭(lan) 危機,明白獨立自主製定外交和經濟政策的必要性,進而通過國家層麵展開合作。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wei) "United Europe, interrupted"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